一顿坑蒙拐骗下来,外国对印度的投资同比只剩下2%!无奈之下,印度酝酿了更大的杀猪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02 16:14:50

一顿坑蒙拐骗下来,外国对印度的投资同比只剩下2%!无奈之下,印度酝酿了更大的杀猪盘!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25年,印度莫迪政府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遭遇了重大挫折。 其精心设计的“平衡术”不仅未能奏效,反而引来了中国的系统性反制,使印度陷入战略被动。 这一年,印度对华政策的矛盾性暴露无遗。 在经济和外交上展现强硬姿态的同时,又试图维持与中国的必要接触。 这种摇摆不定的策略,最终未能带来预期收益,反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转折点始于2025年4月。 美国副总统万斯携印度裔妻子访印,释放强化美印关系的信号。 莫迪政府迅速回应,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12%的临时关税,意图向美国递交“投名状”,换取贸易谈判中的让步。 印度显然希望既能取悦美国,又不完全失去中国市场。 中国的回应迅速而精准。 5月7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氯氰菊酯征收48.2%至166.2%的反倾销税。 氯氰菊酯是重要农药中间体,印度是中国该产品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这一反制措施直接击中了印度相关产业的痛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药消费市场,中国的政策调整对印度影响深远,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市场。 与此同时,印度寄予厚望的美印贸易协议谈判进展缓慢。 特朗普政府仅停留在口头承诺,双方在关键议题如关税互免上分歧严重,未能达成实质性框架。 莫迪政府期待的美方实质性支持落空,使其在对华施压后陷入孤立。 在外交层面,印度试图挽回局面。 6月25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和国安顾问多瓦尔等高官赴青岛参加上合组织会议。 会前,多瓦尔主动接触中方高层,重提边境“永久划界”议题。 辛格则在会议上呼吁加强反恐合作,并分别会晤中俄防长,展示“多边外交”。 印度的外交姿态与其实际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就在高层访华前夕,印度被曝向中印边境争议地区增派了两个山地作战营。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被中方视为缺乏诚意。 中国外交部在6月30日回应,表示“愿同印方就划界谈判、边境管控等问题保持沟通”,态度冷静而克制。 真正引发印度强烈反应的,是7月19日中国官方宣布雅鲁藏布江下游项目正式开工。 该项目投资巨大,设计年发电量惊人,战略意义远超经济价值。 水电站选址靠近争议地区,距离印度视为生命线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核心流域仅数十公里。 印度舆论担忧中国将掌握其下游水资源的“控制阀”,尽管中方强调项目仅用于发电。 该项目的附带效应同样关键。 工程建设将极大改善通往藏南地区墨脱等地的交通网络,大幅提升该地区的战略投送能力。 印度媒体反应激烈,指责中国进行“水资源胁迫”。 然这种指责缺乏说服力,因为印度自身在印巴关系中曾多次利用其在上游的优势地位施压。 中国的项目是公开透明的重大基建工程。 中国的反制是多维度的。 经济上针对印度优势产业的精准反制(如农药)。 战略上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建设,增强边境控制力。 外交上强化与巴基斯坦防务合作,推动与孟加拉国建立新区域合作机制,绕开印度主导的南盟,削弱其在“后院”影响力。 印度面临的困境是内外交织的。 内部宗教矛盾、种姓撕裂社会,资本外流,利益集团林立,政府难以整合资源。 外部西线面临巴基斯坦在中国支持下增强的军事压力,南线传统势力范围被渗透,与美合作未达预期,对华关系陷入僵局。 莫迪政府2025年的外交实践表明,其试图在中美间“两面下注”的策略遭遇重大挫折。 中国通过精准的经济反制、坚定的战略部署和灵活的外交组合拳,有效应对了挑战。 印度因自身政策矛盾性陷入的战略被动局面,短期内恐难改善。 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朴素道理:策略的选择与后果的承担密不可分。 主要信源:(中国青年网 ——《印媒: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同比暴跌98%,印度政府考虑为吸引外资提供更多便利》)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