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老山前线转运到临时救护所后因伤势过重而牺牲的战士。 李元俊出生于1965年

古往奇趣角 2025-08-04 02:21:27

这是从老山前线转运到临时救护所后因伤势过重而牺牲的战士。 李元俊出生于1965年,在陕西省华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长大。家里条件一般,他从小帮忙干农活,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1984年年初,他响应征兵号召,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118团一营三连。入伍后,先在新兵连接受基本训练,包括队列、射击和体能项目。他身高一米七左右,体重正常,适应力强,很快融入集体。训练中,他多次参与越野跑和障碍跨越,成绩中等偏上。新兵期结束,被分到步兵排,担任普通战士。主要任务是阵地防守和巡逻。在老山地区前,他随部队进行战前准备,学习地形识别和敌情判断。那时,中越边境冲突持续,部队轮战频繁。李元俊所在连队负责前沿阵地,面对越南军队的炮火和渗透。他参与过几次小规模警戒行动,协助布置防御工事,用铁锹挖壕沟,堆沙袋。日常生活中,他和战友分享家乡食物,保持士气。1984年4月,老山作战打响,他随队上前线。那段时间,阵地多雨潮湿,生活艰苦,但他执行任务认真,从不抱怨。通过这些经历,他从新兵成长为合格战士,对保卫边境的责任感越来越强。 抢救持续几个小时,医生输液补充体液,试图控制感染。但李元俊因失血过多和创伤并发症,逐渐衰竭。护士张玉茹在旁监护,更换敷料,提供基本护理。最终,他于转运后不久牺牲,年仅19岁。部队为其追记一等功,表彰在作战中的表现。遗体运回后方,安葬于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陵园位于边境,墓地整齐,碑上刻有姓名和事迹。多年后,张玉茹重访陵园,缅怀这位战士。老山地区后来边境稳定,部队调整部署。李元俊的事迹纳入军史教育,通过书籍和报告流传。许多后辈参观陵园,学习他的奉献。他的牺牲成为边防历史的组成部分,提醒人们和平来之不易。军方组织纪念活动,宣传此类英雄,激励新一代军人。越南军队在那场冲突中,使用地雷和炮击战术,给中方造成损失,但中方通过顽强防守和反击,逐步控制局面。李元俊的牺牲并非孤例,整个老山作战中,多名战士类似遭遇。军方后来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转运效率,如增加直升机和专业设备。陵园建成后,成为教育基地,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边防历史。

0 阅读:0
古往奇趣角

古往奇趣角

奇趣视角,发现历史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