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害怕了吗!大陆在93大阅兵时邀请国民党老兵观看阅兵,岂料消息发出不到24小时,赖清德强拆除蒋介石像,并建造了“台独分子”的纪念堂,其用心人尽皆知。 赖清德这人,从小在矿工家出生,1959年10月6日,新北市万里区,父亲早逝,母亲拉扯六个孩子过日子。他中学时候成绩拔尖,考上建国高中,后来进台湾大学学复健医学,又转成功大学医学院,当肾脏内科医生。1991年后在医院干活,2003年去哈佛大学读公共卫生硕士,回台湾继续行医。1994年他开始沾政界,当台南医师公会理事长,1996年选上立委,四届下来总爱批国民党政策。2009年当台南市长,推动市政如排水系统改善,还推广电动公交车,但也开始移除校园蒋介石铜像,闹出不少风波。2014年连任市长,继续这些事儿。2017年升行政院长,加快转型正义,清查党产改教材。2020年支持去中国化。2023年选民进党主席,2024年5月就职台湾地区领导人,上台就任命顾立雄管防务,下令军营清蒋遗迹。这种一步步走来,赖清德本土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岛内争议也越来越多。 大陆6月24日公布9月3日阅兵计划,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邀国民党抗日老兵观礼,强调国民党军队抗战贡献。这消息一出,台湾陆委会次日就警告,敢去的老兵停发生活补助。这些老兵大多九十多岁,靠补助过日子,这等于断了他们的路。赖清德同时下令军营拆蒋介石铜像,总计拆掉几十尊,这些铜像本来是军营精神标志,现在全堆仓库。赖清德说这是现代化军队,清除旧痕迹。另一边,他早年批准台南建黄昭堂纪念公园,黄昭堂被视为本土运动代表,公园占地1.2公顷,铜像竖起,展览厅摆照片文件,耗资三千万新台币,每年维护七十万。揭幕时赖清德出席,这事儿被批浪费公款,但赖清德坚持是纪念本土人物。陆委会官员记者会强调维护立场,老兵家属街头抗议,拉横幅喊不满。整件事儿让岛内社会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拉拢军队向本土靠拢。 事件一爆发,退役将领邱国正和冯世宽就站出来发声,邱国正说军队精神靠历史支撑,拆铜像等于断了根。冯世宽也强调铜像代表抗战功绩,反对拆除。网上民众留言多,质疑日本殖民雕像为啥留着,却针对蒋介石,双重标准太明显。社会分裂加深,家庭里观点不同就吵架,街头示威也冒头。大陆邀请本是为尊重两岸抗战记忆,老兵是见证者,曾扛枪打侵略者。现在他们被政治卷进去,面临经济压力,但很多人坚持历史不能抹。赖清德继续推本土政策,改路名课纲,但民众质疑靠拆痕迹限制老兵,能不能带稳定。抗战历史两岸共有,老兵功绩不会因政治变而没。台湾方向该民众定,不是被去中国化绑着。 赖清德执政后,这些举动让两岸关系更紧绷。岛内老兵团体发声明,反对停补助处罚,认为这是干涉个人权利。媒体报道,部分老兵家属联系大陆方面,表达想参加阅兵意愿,但担心后果。顾立雄作为防务负责人,公开说大陆邀请是分化台湾社会。国际上,美国和日本观察家评论,这反映中美博弈下台湾处境。赖清德团队内部,据说有分歧,有人觉得动作太急,容易激化矛盾。但赖清德坚持,推动军队转型。网上舆论两极,有人支持本土认同,有人批破坏历史。整件事儿从6月24日到现在,闹得沸沸扬扬,阅兵还没到,争议已一大堆。国民党那边也表态,呼吁别政治化老兵事儿。未来咋发展,还得看各方反应。 转型正义名义下,去蒋化从陈水扁时代就起步,蔡英文时加速,到赖清德这儿扩展到军营。退役军人协会抗议,说这削弱军队凝聚力。民众网上问,为什么日本殖民者雕像还能留,岛内双标议论不断。大陆那边,阅兵准备继续,邀请老兵体现对共同历史尊重。老兵不是哪方棋子,他们是历史亲历者。赖清德选择背后,有现实考量,中美角力紧张,台湾夹中间。民进党利用局势刷存在感,但靠拆铜像建认同,越来越多人疑虑。抗战记忆两岸共享,不会因政治斗争消失。台湾未来由人民主,不是被本土化绑架。赖清德继续执政,但质疑声渐多。
1948年4月的南京总统府,蒋介石盯着李宗仁说:“德邻,军人就该在前线打仗,副总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