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 研学论语悟德育,实践躬行润童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加强小学高段德育教育,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论语》中的道德思想,提升小学高段德育教育效果,2025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儒韵童行”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德育实践活动。作为本次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实践队员董佳林走进中国教师博物馆,借助中国教师博物馆中的孔子杏坛讲学场景进行德育微话剧拍摄,用于后期德育实践活动。
曲阜师范大学“儒韵童行”社会实践队员董佳林首先来到中国教师博物馆第一展厅中。第一展厅中,有专门设置的孔子春秋时期杏坛讲学的还原场景,重现了孔子高坐于杏坛之上向弟子们讲授其政治和治国思想。孔子推崇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以及孔子的其他关于社会人事的主张都收录于《论语》之中,《论语》的思想也与今天小学高段德育目标基本契合。实践队员董佳林在中国教师博物馆志愿者的帮助和配合下,进行了孔子杏坛讲学的视频拍摄,拍摄内容主要是孔子与弟子们关于“仁”这一思想的讨论。视频中记录了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从中涉及了关于德育活动的内容,从而也可以让学生对《论语》中的德育思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实践队员董佳林同学也借此机会参观了中国教师博物馆中其他关于孔子的展区,进一步了解孔子关于教育的思想,可以在后续的德育活动中向学生进行讲述,拓展本次实践活动的德育内容。进入第三展厅,迎面便是孔子塑像,头顶是一篇漆黑星空,光束照耀着孔子像,中国教师博物馆志愿者也向董佳林同学介绍了其设计理念: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实践队员董佳林了解了孔子的许多思想,在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参观仿佛能与孔子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本次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实地参观,实践队员董佳林收获颇丰,董佳林从这次的参观中加深了对孔子在《论语》中的德育思想的了解,从而在后续的德育活动中向学生更加详细生动地阐释《论语》德育思想与小学高段德育的联系。从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高段德育的效果,为《论语》和小学高段德育结合的区域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活动模式。
参观结束后,曲阜师范大学“儒韵童行”社会实践队员董佳林与中国教师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交谈,并且希望在本次德育活动实践中能够达成合作,从而丰富本次德育活动内容。中国教师博物馆中有许多关于先秦时期的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并且有许多体现了孔子关于礼乐的主张,经过与中国教师博物馆志愿者进行沟通后,本次德育实践活动将借助中国教师博物馆这一文化平台,进行德育活动前期工作准备,例如拍摄迎宾礼视频等。通过传统文化视频拍摄,能够在德育活动中丰富《论语》章句的文化背景建构,对于《论语》和小学高段德育的结合实践具有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