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杏坛问道育新苗 论语润心启童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论语》经典与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2025年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儒韵童行"社会实践队在曲阜市多所小学开展专项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小学高段学生对《论语》学习的认知现状和实际需求,为后续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7月中旬,实践队成员走进曲阜市王庄镇中学、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五所学校,面向500名五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当代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高达90%的受访学生表示更倾向于通过情景剧表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学习《论语》,而非传统的诵记忆方式。这一数据充分反映出新时代小学生对体验式、参与式学习的热切期待。
"数据表明,孩子们不是不喜欢经典,而是需要更生动的打开方式。"实践队员董佳林指出。在曲阜市实验小学的访谈中,许多教师反映,单纯诵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一位语文教师坦言:"当学生问'为什么要学两千多年前的话'时,我们需要给出更有说服力的答案。"
在理解层面,81.2%的学生坦言古文理解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仁""恕"等核心概念感到抽象难懂。一位五年级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但不太明白具体该怎么做。"这种现象表明,如何将经典文本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实践的生活智慧,是当前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突破的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91%的学生希望了解《论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现代价值。许多学生表示,如果能知道孔子当时为什么说这些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95%的学生期待能将经典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比如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家庭孝亲任务等。这些反馈为实践队后续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明确方向。
"这些数据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文本传授上。"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要让学生真正领悟《论语》的智慧,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搭建起连接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为此,实践队将充分运用调研成果,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重点打造三大特色:一是开发情景化教学资源,将前期在中国教师博物馆拍摄的杏坛讲学微话剧转化为生动教材;二是设计生活化实践任务,引导学生把经典语句转化为具体行动;三是建立互动式学习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习趣味性。
此次调研不仅摸清了当前小学高段《论语》教育的现状,更收集了大量一线师生的宝贵建议。实践队员董佳林表示:"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基础,精心设计后续的实践活动,努力让《论语》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真正发挥其育人作用。"据悉,实践队将于8月份正式启动系列德育实践活动,通过经典诵读、情景剧展演、生活实践等多种形式,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此次调研活动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未来曲阜师范大学“儒韵童行”实践队将继续坚持社会实践具体活动落实,助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问卷调研到实践创新,从文本解读到生活转化,曲阜师范大学"儒韵童行"实践队正在探索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相融合的特色之路。在这条路上,千年智慧与童真心灵相遇,必将绽放出独特的育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