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最近在科技圈传得沸沸扬扬——买英伟达H20芯片没以前那么容易了。国内互联网公

静默的守望 2025-08-04 07:11:09

这事最近在科技圈传得沸沸扬扬——买英伟达H20芯片没以前那么容易了。国内互联网公司想下单?先写报告!得说清楚为啥非它不可,国内有没有能替代的,负责人还得签字画押担责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国家在推国产芯片上马呢。 说句扎心的,这政策早该来了。前几年某大厂服务器被断供的事儿还热乎着呢,当时一堆人喊"芯片自由",结果转头还是捧着英伟达的芯片当宝贝。现在倒好,连采购都得交"投名状",表面看是添了道手续,实则是给行业敲警钟:核心技术攥在别人手里,就像端着个漏底的碗,看着满当,稍有风吹草动就漏个干净。 最近跟圈里做AI训练的朋友聊天,他吐槽现在采购部比技术部还忙——以前买H20跟点外卖似的填个表,现在得拉上采购、技术、法务开三轮会:先盘国内有没有能跑大模型的GPU,再找竞品参数对比表,最后还得拉上研究院写份"非H20不可"的论证报告。"上周刚为了证明某国产芯片算力差15%就不行,熬通宵跑了三组压力测试。"他苦笑着说,"但你说烦不烦?还真有点烦。可转头看我们实验室新搭的昇腾集群,训练速度居然追上了H20的80%,电费还省了一半——这事儿要是搁两年前,谁敢信?" 当然,政策收紧不是搞一刀切。前阵子参加半导体展会,某国产GPU厂商的展台前围满了人,他们的产品手册上明明白白写着"支持主流AI框架,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这说明啥?不是说国产芯片现在就能全面替代,而是人家真刀真枪在追赶了。政策这根鞭子抽得狠,企业跑起来的劲儿才足——毕竟谁也不想在"断供清单"上排队等审批。 不过也有隐忧。最近某初创公司负责人跟我倒苦水:"我们做医疗影像AI的,本来就想先用国外成熟芯片验证算法,现在被迫提前换国产方案,调试周期至少多了三个月。"这提醒我们,政策推进得讲究"温度"——既要给企业"压力测试"的空间,也得留条"缓冲带",比如对基础科研、民生领域的特殊需求开通绿色通道。毕竟技术创新不是请客吃饭,急不得也松不得。 说到底,芯片这事儿就像种庄稼。以前总等着别人送种子、教种法,现在得自己育种、自己施肥。过程肯定磕磕绊绊,苗子可能长得慢,甚至中途死几茬,但只要根扎得深,总有开花结果那天。你看那华为昇腾910B,去年还被说"性能不够",今年已经在多个城市智算中心跑起来了;寒武纪思元590的算子库,现在连海外实验室都在研究。这些不是天上掉的,是政策逼出来的,更是工程师们熬出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静默的守望

静默的守望

静默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