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票房破9亿,而《戏台》的票房已经连续三天低于2000萬了! 这差距可太扎心了——人家《南京》每天票房蹭蹭往上涨,一天能蹿一亿,跟坐火箭似的;《戏台》呢?排片表上占的地儿越来越小,影院经理偷偷跟我说,再这么下去怕是要“消失”在黄金档了。 查了下后台数据,现在撑着《戏台》票房的主力全是中老年人。电影院里坐的大爷大妈,捧着保温杯,眼镜片厚得像酒瓶底,看到动情处直抹眼泪;可一转头看后排,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要么刷着短视频咯咯笑,要么趴桌上打盹,散场时能剩一半人都算多的。 00后压根儿不买这账。我问过几个小年轻,他们直摇头:“《戏台》讲的是老戏台的兴衰,又是戏曲又是年代戏,我们连台词都听不明白,坐那儿跟听天书似的。” 你想啊,现在年轻人周末要么约着打剧本杀,要么窝家里刷短视频,谁愿意花一百多块钱,坐俩小时看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陈佩斯老师估计心里头跟明镜似的。他演了一辈子喜剧,搞了半辈子舞台艺术,就盼着能把老戏班的那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艺术再高雅,没人看也是白搭。电影院要赚钱,排片肯定往票房高的倾斜,《戏台》这种靠“情怀”撑着的片子,慢慢就被挤到边边角角了。 有人说,那《戏台》咋不学《南京照相馆》,改改内容,多加点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这话听着在理,细琢磨又不对。《南京》火是因为它讲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情感真实;《戏台》的魂儿就在“老戏台”那股子烟火气里,要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硬加嘻哈、追爱剧情,那不成四不像了?可不改吧,年轻人不进影院,票房上不去,回本都难。 其实这事儿真不能光怪年轻人“没耐心”。咱们小时候,爷爷奶奶带我们逛戏园子,台上唱得字正腔圆,台下嗑着瓜子直叫好;现在呢?短视频把注意力切成碎片,手机一刷就是各种段子,谁还有那功夫坐那儿慢慢品? 但话说回来,老艺术总得有人传承啊。要是因为年轻人不爱看就放弃,那以后谁还知道老戏台的故事?或许可以换个思路——先让中老年人带着孩子去看,边看边讲背后的门道;或者拍点幕后花絮、演员访谈发网上,让年轻人知道排一出戏有多不容易。 说到底,票房高低是一时的,可戏台上的那些情啊、义啊、坚持啊,是能传一辈子的。就像陈佩斯老师以前说的:“观众的笑声会老,但对好戏的喜欢不会。” 咱们多给点耐心,说不定哪天,《戏台》也能在年轻人里火起来呢?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南京照相馆》票房破9亿,而《戏台》的票房已经连续三天低于2000萬了! 这差距
飞鹏说娱
2025-08-04 09:15:10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