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一男子在景区花9000元买了6斤海参,拿走2斤后,剩余的4斤让老板打包,寄回他老家,不料,半年后,男子拿着检测报告,将海参店老板告上了法庭,声称这是“三无产品”,要求老板10倍赔偿他90000元,可调查后,发现男子身份不简单,法院做出了这样的判决! “这海参根本就是三无产品,必须赔钱!” 一名男子怒目圆睁,对着海参店老板吼出这句话。 据大象新闻7月31日报道,半年前,厦门作为热门旅游城市之一,来来往往有许多游客,来自外地的林先生(化名)马上就要回家,准备买点特产带回去。 他来到景区的夜市摊,转了几圈,目光被一家海参店吸引。其他店里的海参,不仅个头小,价钱还贵。这家店里的海参外观饱满,而且价钱和那些个头小的差不多,店里老板热情介绍,说这海参品质上乘,是当地海域的好货。 林先生心动不已,于是花 9000 元买下 6 斤海参。他当场拿走 2 斤,准备带上飞机自己带回家品尝,而剩下 4 斤他让老板仔细打包,准备通过快递寄回自己老家,想着给家人尝尝鲜。 邮寄时,林先生还特地添加了店家的微信,让店家将打包的过程拍录视频发给他。半年后,林先生再次来到厦门,但此次他并不是来旅游,而是来法院参加诉讼,因为他起诉了海产干货店。 这究竟怎么回事?原来,林先生回到老家后,收到了店家寄来的海参。起初,他也没太在意,把海参妥善存放。可半年后,一次偶然机会,林先生拿着海参去做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海参属于三无产品,没有相应的质量合格标识和生产厂家等信息。 这可把林先生惹火了,他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钱买的海参,结果在景区被老板忽悠,他越想越气,于是,果断拿着检测报告,将海参店老板告上法庭,要求老板按照购买价格 10 倍赔偿,也就是 90000 元 。 法院受理案件后,展开详细调查。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意外情况浮出水面:林先生并非普通消费者。他本身长期关注商品质量维权,此前也有过类似知假买假的维权经历。这一身份信息的曝光,让案件变得复杂起来。 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海参店老板喊冤,说自己卖的海参是从当地渔民处收购,一直以来都是这么交易,没想到会出问题,更没想到林先生是 “有备而来”。林先生则强调,不管自己身份如何,海参确实是三无产品,商家就该为售卖不合格商品负责。 法院经过严谨审理,认为虽然海参经检测属于 “三无产品”,但林先生存在 “知假买假” 的主观故意。根据相关法律精神,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旨在维护普通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等遭遇的权益损害,而不是鼓励以维权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行为。 最终,法院判决海参店老板退还林先生购买海参的货款,同时考虑到海参存在质量问题,让老板赔偿林先生 1740 元,用于弥补其合理损失,驳回林先生 10 倍赔偿的诉求 。 这事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议论纷纷。有网友说:“这下知道了,不是所有知假买假都能拿到高额赔偿,得看是不是真为了维权,还是想钻空子。” 还有网友感慨:“商家也得长点心,商品质量得把好关,不然遇到真维权的,也得吃大亏。”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
福建厦门,一男子在景区花9000元买了6斤海参,拿走2斤后,剩余的4斤让老板打包
小张的社会
2025-08-04 10:15:15
0
阅读: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