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结束,贝森特回国就上CNBC节目,聊了聊谈判细节,他说中方来了七十五人,美方才十五人,人数差距大,感觉美方有点被动。 贝森特在节目里说,谈判现场特别有意思,中方代表团坐得满满当当,文件资料堆得老高,美方这边就稀稀拉拉十几个人,显得有点单薄,这场景让人想起以前网上疯传的那张照片——中美官员隔着超长谈判桌对视,特别有戏剧性。 不过仔细想想,以前中美谈判时两边都是三四十人,这次中方突然来了75人,肯定不是来充场面的,听说这次中方团队里除了常见的商务部和财政部官员,还专门带了搞新能源汽车的专家、研究种子的农业技术员,甚至还有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大牛"。 这场谈判开得跟"车轮战"似的,美方那15个人要同时应付7个专业领域的讨论,这边还在谈汽车关税呢,隔壁会议室已经在讨论玉米基因了,有个美国官员私下吐槽,说中国来的工程师讲解技术时太专业,他们不得不偷偷用手机查资料。 美国前贸易副代表卡特勒说得挺明白:"中国这是把贸易谈判变成了技术考试,"特别是讨论芯片制造时,中方代表全是美国名校毕业的专家,说起专业术语来一套一套的,搞得美方代表有点招架不住。 虽然人数悬殊,但实际成果还不错,美国同意对352种中国商品继续免税,比之前传的200种多不少,中国也答应加快审批美国转基因玉米进口,这种"你让一步,我让一步"的做法,比之前动不动就要签大协议务实多了。 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中方团队里突然多了证监会的人,可能是要谈中概股的事,而美方财政部的人没来,说明汇率问题暂时不吵了,这些人员变动就像下棋时的信号,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重点在哪。 这次"75对15"的谈判挺能反映现在的中美关系,中国现在是把自家产业链的优势变成了谈判桌上的本事,就像打牌时一把接一把出好牌,美国则一直抓着关税这张牌不放,但现实是,两国的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不过话说回来,谈判不是人越多越好,以前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能拍板的事往往是小范围谈成的,说不定下次谈判,现在坐在后排记笔记的年轻科员就该坐主座了,毕竟谈生意嘛,关键还是看谁更能把握分寸,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让步。
得知中国不怕关税重回3位数,特朗普态度大变,用4个字定调一切中美第三轮谈判结
【70评论】【8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