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出现不少英雄让人终身难忘,就如《英雄儿女》那部让中华人民潸然泪下的电影,而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原型,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获得一等功、为救战友失明的女战士张道华。
1950年,抗美援朝战场炮火连天,四川姑娘张道华刚满十六岁,剪了辫子披上戎装,跟着队伍跨过鸭绿江。
战场医院缺人缺药,她一个女娃娃白天包扎伤员,夜里摸黑捡柴火,伤员疼得浑身哆嗦,她就攥着对方的手哼家乡小调。
三分院的帐篷扎在山坳里,美军的侦察机天天在头顶打转,那年冬天冷得出奇,伤员冻得嘴唇发紫,张道华把棉衣撕了裹住伤员的腿,自己穿着单衣踩冰碴子打水。
有天清晨轰炸突然砸到营地,院长拍着担架喊转移,张道华跟前分到七个重伤员,昏迷的战士趴在背上像块沉甸甸的石头,瘸腿的架着她肩膀挪步,剩下五个头上缠着渗血的绷带,排成一串踉跄走着。
刚翻过烧焦的松树林,炮弹就在三十米外炸开花,气浪掀翻伤员时,张道华看见院长捂着肚子倒在雪地里。
“把我撂下!”老头吼得岔了气,瘦骨嶙峋的手却把驳壳枪顶住了下巴,姑娘喉咙里像堵了棉花,拽起伤员往弹坑里滚,等枪声稀了再抬头,雪地上只剩半截浸红的绑腿。
四道封锁线卡在山谷口,美军机枪架在土坡上扫射,背上的伤员突然往下滑,她才发现血水早浸透了后背的棉絮。
饿了三天的身子直打晃,数人头时心里猛地一紧,断后的爆破手不见了,安顿好其他伤员,她扭头扎回火线。
玉米秆子擦着脸颊划过,子弹打穿右肩时像被烙铁烫了下,等找到掉队的战士,血已经在棉裤上结出冰壳子。
战士要撕衣服给她包扎,“快走你的路!”她把人往前线指挥所方向一推,自己顺着陡坡往下滚,泥浆糊住眼睛时还想伸手抹,却忽然发现天黑得透透的,方才炮弹炸开的碎片早划瞎了她的眼。
雨下得像老天爷泼水,她趴着往东边拱了百米,耳朵里飘进外国话,皮靴踩泥的声音停在跟前,枪托砸在脊梁骨上,她咬碎嘴里的草根没吭声。
等大兵走远,指甲抠进泥里继续往前爬,布鞋早不知掉在哪道沟里,昏迷前听到熟悉的胶东口音,喉咙里挤出半声“救命”,整个人就栽进烂泥坑。
半年后北京城的授功大会,首长给她胸前挂上一等功勋,毛主席握着她绑绷带的手问有什么难处,她笑着说能活下来够本了。
回重庆老家后邻居都叹气:“眼睛废了咋讨生活?”她关起门练按摩手艺,手指头在滚水里泡得又红又肿。
五年后小诊所挂上“盲人按摩所”的木牌,客人躺床上夸她手劲准,谁都不知道这双手从前线背回过七条命。
有人说十六岁该坐学堂里念书,可那年月的孩子没空想明天,雪盖住了焦土,春天照样从弹坑里钻出野花。
如今太平盛世的广场上飞满风筝,当年趴在泥地里数枪声的孩子们,成了石碑上模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