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轩科研经费被断陶哲轩发帖自证数学有用
菲尔兹奖得主、UCLA数学教授陶哲轩(Terence Tao)这几天很无助,更多的还有是愤怒。
他所在的UCLA被美国多个联邦机构冻结了科研拨款,总金额高达3.39亿美元。陶哲轩本人研究团队的经费被断,连暑期工资都难以到账。
他为这事发声后,却意外招来更多争议。
有人质疑:为什么要给这些“看不出回报”的数学项目投钱?数学研究到底有什么用?
陶哲轩没有沉默。他在社交平台写下一整串长文,回应了这个困扰许多科研者的问题。
他以自己曾参与推动的“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为例,力证公共投资在数学领域的回报是怎样一点点累积出来、并最终改写现实世界的。
这是一种信号处理方法,打破了“奈奎斯特采样率”限制,让磁共振成像、天文观测、图像压缩、地震勘探等多个领域,都能用更低的数据量还原清晰图像。
陶哲轩是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指出:
- 一些领域确实早有类似算法;
- 但数学研究让这些“经验之谈”真正变得可理解、可复现、可迁移;
- 数学家们提出了压缩感知的三大核心要素:稀疏性、非相干采样、非线性重建;
- 并用定理证明它们之间的协同逻辑,从而打动了产业界,让GE、西门子等巨头愿意投资产品化。
换句话说,数学提供了这些技术背后的“可信逻辑”,让本来孤立的成果变得通用、稳定、可商用。
不止这一个例子。陶哲轩还强调,数学的“抽象语言”有助于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彼此理解,推动交叉合作,打通本该沉睡的科研成果。
但现在,正是这类长期回报型研究,被公共预算优先砍掉。
比如UCLA下属、由NSF资助的六大数学研究所之一IPAM,现在也被断粮,账上资金只能撑几个月。而IPAM曾推动多个跨学科成果:包括压缩感知、AI基础算法、物理与材料科学中的数学工具等。
陶哲轩也毫不避讳,自己现在已经陷入“无资源可研究”的局面,本想延迟发工资先保住学生,结果个人账户也被冻结。
更残酷的背景是:今年NSF削减基础科学预算,数学研究经费直接砍掉50%以上。从过去人均每年32美分,降到只剩9美分。
Daily Kos上有人发博文评论此次事件,算了一笔账。
博主表示,今年,NSF削减了超过50%的基础科学研究资金,尤其是数学科学研究,资助资金过去十年的平均1.13亿美元,骤降至3200万美元。
对于3.5亿美国人来说,这意味着每人要掏的钱从32美分降至9美分。
所以,每美国人多获得了23美分,但代价是正在摧毁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