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人开玩笑地问大臣季江:“徐皇妃的滋味如何?”季江毫不隐讳地回答:“柏直狗

勇敢小妹 2025-08-06 08:40:28

一天,有人开玩笑地问大臣季江:“徐皇妃的滋味如何?”季江毫不隐讳地回答:“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说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王妃徐昭佩! ​​​南朝梁元帝萧绎,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老妈出身一般,但萧绎这小子才貌双全。打小就聪明,五六岁就能背《曲礼》,人称“小神童”。老爸梁武帝疼他疼得要命,有次给他看病,结果误诊,把一只眼弄瞎了,从此更心疼他了。萧绎这人吧,性格古怪,爱书如命,瞎了眼后更是书不离手,让五个书童轮流读给他听,稍不专心,鞭子就上。他写诗有一手,《折杨柳》就是他的大作,不过心眼儿小,看谁都不顺眼。 徐昭佩可不是随便嫁过来的。她是东海徐氏的女儿,祖上出过宰相,正经的名门闺秀。按说这门第配萧绎,本该是段佳话。 可两人的日子,从一开始就拧巴。萧绎独眼的事,宫里人都藏着掖着,徐昭佩偏不。每次萧绎要来她房里,她就只画半面妆,左边描眉画眼,右边素面朝天。 旁人看得心惊胆战,她倒坦然:反正他就一只眼,看全了也是浪费。 这话戳心窝子啊。萧绎本就因独眼自卑,脾气又躁,每次见这半面妆,掉头就走。一来二去,夫妻俩几年都不怎么照面。 深宫寂寞,徐昭佩也不是省油的灯。她喝酒喝得猛,常醉醺醺地见客,萧绎的下属来请安,她能对着人家吐酒。 更让朝野议论的是她的“多情”。除了季江,史料里还提过几个名字,都是萧绎身边的人——有和尚,有侍从。 有人说她是报复萧绎的冷落,有人说她本就放浪。可细想,一个被丈夫长期冷遇的女人,在男权滔天的宫里,能有多少出路? 萧绎的反应更有意思。他没立刻发作,反而把这些事写成诗,悄悄传开。 他是文人,最擅长用笔墨杀人。那些诗里,徐昭佩成了不知廉耻的荡妇,而他自己,是受害者。 直到后来,徐昭佩害死了他宠爱的一个妃子,他才终于找到借口,逼她自尽。 死了还不算完,萧绎又写了篇《荡妇秋思赋》,把她钉在耻辱柱上。 这就奇怪了。他心眼小到容不下书童走神,怎么容得下妻子“多情”那么多年? 或许,在他眼里,徐昭佩早不是妻子,而是一件可以随时拿来糟践的东西。他需要用她的“坏”,来衬托自己的“受害者”形象,来掩盖自己性格里的刻薄与扭曲。 再说季江那句“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人把“徐娘半老”当成成语,说的是中年妇女还有风情。可放在当时,这话里的轻佻,藏着对女性的物化。 一个王妃,她的情感、她的反抗,到了男人嘴里,就成了“滋味”的谈资。 萧绎后来当了皇帝,可治理国家的本事,远不如他整人的本事。侯景之乱时,他坐视老爹梁武帝被困死,还忙着打自己的兄弟。最后国破家亡,被西魏俘虏,死在异乡。 他一辈子爱书,藏了几万卷,城破时全烧了,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 其实哪是书的错?是他自己,把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内斗和算计上。 而徐昭佩,除了“徐娘半老”这个标签,很少有人记得她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她出身名门,或许也曾对婚姻有过期待;她画半面妆,或许不只是赌气,更是对这段畸形关系的控诉。 历史这东西,常被胜利者和文人拿捏着写。萧绎写了那么多东西,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文学家,可字里行间的刻薄,藏不住。 倒是徐昭佩,没留下只言片语,却用半面妆、用那些被非议的“多情”,在历史里留下了一道倔强的影子。 信息来源:据《南史·后妃传》《梁书·元帝纪》等史料整理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