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CNBC采访的时候,再次提到了中、美进行领导人会晤的情况。不过这一次,他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条件:如果能够达成贸易协议,年底之前就会和中方见面;如果达不成协议的话,见面也没有意义。那么,如何理解特朗普的这个CNBC 从特朗普的执政逻辑来看,他始终将贸易问题视为对华博弈的核心抓手。自上任以来,他多次通过加征关税、限制技术出口等手段试图迫使中方让步,此次设定会晤条件也是延续这一思路。 在采访中,他先是称“中美已经非常接近达成协议”,随后话锋一转,强调只有协议落地才会考虑会面,这种先扬后抑的表述,显然是在制造一种“机会窗口”的紧迫感,试图通过舆论压力推动中方在谈判中妥协。 但这种策略的实际效果可能有限。根据近期中美经贸谈判的进展,双方在多个关键领域仍存在显著分歧。例如,美方要求中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而中方则强调美方应取消单边关税措施、纠正对华歧视性政策。 这种结构性矛盾并非短期内能够化解,尤其是在美方持续加码关税的背景下,谈判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正如中方在《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中明确指出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只会损害双边关系,平等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特朗普的这一表态也与其国内政治处境密切相关。最新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已跌至40%的第二任期新低,经济和移民政策引发民众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他急需通过外交成果转移国内矛盾,贸易协议自然成为其首选目标。 然而,这种将国际事务工具化的做法,反而可能削弱美国的国际信誉。例如,美日、美菲等近期达成的贸易协议虽然被特朗普高调宣传,但实际内容却显示美方作出了较大让步,甚至引发国内产业界的不满。这种“为协议而协议”的策略,不仅难以真正解决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还可能导致其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度下降。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的条件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长期负面影响。高层会晤作为两国沟通的重要机制,其价值不仅在于达成具体协议,更在于建立战略互信、管控分歧。 将其与单一议题绑定,实际上是将外交互动降维成商业谈判,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大国交往的基本逻辑,也可能错失通过对话解决其他潜在矛盾的机会。例如,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领域,中美本有广泛合作空间,但特朗普的条件可能导致这些议题被边缘化。 从国际层面看,特朗普的表态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关注。欧盟、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都在密切观察中美关系的走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平衡。 例如,欧盟近期对美谈判立场趋于强硬,部分原因就是担忧美国在对华博弈中采取的激进策略可能损害欧洲利益。而俄罗斯则可能在中美博弈中寻找新的战略空间,尤其是在能源、科技等领域加强与中方的合作。 对于中方而言,应对这种局面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平等对话的原则,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施压;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正如中方在多个场合强调的,中国的发展是内生性的,不会因外部压力而改变既定方向。同时,中方也应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多边机制对冲美国单边主义的影响。 特朗普的会晤条件,本质上是其个人政治风格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交织的产物。这种将外交互动工具化、议题化的做法,不仅难以真正解决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反而可能加剧双方的战略互疑。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更需要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通过平等对话寻找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将高层会晤作为谈判桌上的筹码。只有摒弃零和思维,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才能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轨道上来。
关于是否参加中国9.3大阅兵,特朗普终于说实话了,特朗普提出中美领导人会晤的条件
【1评论】【8点赞】
用户17xxx34
美国对中国都不开放市场,对华为和电动汽车封杀,有什么理由要中国开放市场,中国己经够开放的了
一日不可无音乐
把特朗普晾一边去半年,看他会不会急,跟着他的步调走的话,只会被其套路
山海一世
爱来不来,不来拉倒
用户72xxx59
说得好像谁欢迎见他一样,他现在就是个国际舞台的小丑,中国在静静地看他表演,听其言观其行,不给他过多的回应
泰华寻宝123
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