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帝国崩塌!   据行业分析显示,曾经在中国大陆市场呼风唤雨的富士康,如今正

天天纪闻 2025-08-29 18:19:58

富士康帝国崩塌!   据行业分析显示,曾经在中国大陆市场呼风唤雨的富士康,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 "雪崩式" 危机。   这个靠给苹果组装手机发家的代工巨头,其位于郑州的超级工厂产能从巅峰时期的月产 500 万台 iPhone 暴跌到现在的三成,相当于每天少造 10 万台手机,这要是搁在以前,足够填满整个郑州航空港区的仓库。郭台铭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手打造的代工帝国,会在短短几年内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迅速泄气。   要知道,富士康与河南的合作曾被称为大省与大企的 "双向奔赴"。自 2012 年落户郑州以来,富士康郑州工厂累计生产智能手机超 12 亿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还建成了河南省首家 "灯塔工厂",为河南培养了近 300 万熟练产业工人。   郑州也因为富士康成为苹果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一跃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的核心枢纽,航空港区从面积不足 20 平方公里、人口不足 20 万的小镇,蝶变为区域面积 747 平方公里、人口 80 万的现代化航空都市。   那时候,每天有无数部 iPhone 从郑州富士康的生产线上走下,通过郑州机场的货运航班运往全球各地,支撑着苹果帝国的销售神话,也让富士康坐稳了全球代工第一的宝座。   然而,转折来得猝不及防。近年来,郑州富士康的生产线不再像以前那样 24 小时连轴转,车间里的忙碌景象渐渐稀疏。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要从苹果的供应链调整说起。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关税压力导致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苹果公司计划通过提高代工商在印度的生产比例,逐步调整其全球供应链布局。2024 年,苹果代工商在印度生产的 iPhone 数量约占全球总组装量的 15%,虽然未能达到此前设定的 25% 目标,但这一比例正在快速提升。到 2025 年第一季度,印度已经占到全球 iPhone 产量的 21% 左右,而中国的占比则下降到了 79%。   苹果的这一战略调整对富士康影响巨大。要知道,富士康长期以来都是苹果最主要的合作伙伴,郑州工厂更是承担了大部分 iPhone 的生产任务。   但随着苹果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富士康面临的订单量自然大幅减少。更关键的是,苹果不仅在调整生产地点,还在改变产品导入的流程。   以往,iPhone 的新产品导入(NPI)工作都在中国大陆完成,这是将新品从设计转向量产的核心环节,如今苹果计划将 iPhone17 基本款的 NPI 流程转移到印度班加罗尔,这标志着印度已经具备生产苹果最先进机型的能力,进一步挤压了富士康在大陆工厂的生存空间。   关税压力是推动苹果和富士康做出调整的重要因素。截至 2025 年 2 月,美国已经两次宣布针对所有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额外加征 20% 的关税,这其中就包括 iPhone 等一系列苹果公司的产品与零部件。   如果不能获得关税豁免,苹果要么提高在美售价导致销量下滑,要么自行承担关税成本导致盈利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将产能转移到印度就成了规避关税的有效手段。   摩根大通预测,到 2025 年,预计苹果产品 40% 的产能会从中国外迁到印度、越南等国家。这对于高度依赖苹果订单的富士康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除了被动应对苹果的调整,富士康自身也在主动推进产能外迁。今年 5 月,富士康与印度 IT 巨头 HCL 集团合资建设的半导体工厂项目获得印度内阁批准,投资额达 4.35 亿美元。   这座半导体工厂预计 2027 年投入运营,初期将专注于为在其他地方生产的芯片提供封装和测试服务,未来还计划引入显示面板制造,每月晶圆产能将达到 20,000 片,月产量可达 3600 万台。富士康的这一布局显然是为了更好地配合苹果在印度的产能扩张,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   回顾 2022 年的疫情,成为了富士康郑州工厂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郑州富士康因疫情防控措施导致大规模生产中断,不仅影响了苹果的供货,更让苹果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生产基地的风险。   那次事件后,苹果加快了供应链多元化的步伐,而富士康郑州工厂则失去了苹果的绝对信任。尽管郑州富士康后来升级了生产设施,其灯塔工厂在 2024 年经过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了 102%,设备综合效率提升了 27%,但这些技术升级并没有能够挽回苹果外迁的决心。   富士康的产能下滑也对郑州航空港区的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要知道,航空港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而富士康一直是这里的经济支柱之一。    

0 阅读:517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