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28年,禹会元捉了十几条大蚂蟥,塞进慈禧的衣领!慈禧惊呼,“好痒!”禹会元却大叫,“别动,否则不灵了!”
那年深秋,紫禁城笼罩在压抑气氛中,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脖颈后方生了个拳头大的毒疮,日夜渗着黄绿脓水。
太医院八名御医轮番诊视,汤药针灸试遍却不见起色。
养心殿里终日飘着腐肉恶臭,伺候的宫女太监屏息凝神,稍有不慎便遭杖责。
此时京城外三十里的清河县,四十六岁的乡医禹会元正在给农户家的耕牛接骨。
这人早年考过秀才,因厌恶官场倾轧弃文从医,既治人也治牲口。
十里八乡都知道他有个怪癖,遇到穷苦人家不收诊金,反倒自掏腰包上山采药。
有年寒冬他连夜救治难产妇人,自己却染了风寒差点送命,百姓凑钱给他盖的功德碑至今立在村口。
宫里寻医的消息传到清河县时,禹会元刚治好邻村孩子的疟疾。
县衙差役举着黄绸文书闯进药铺,说要带他进宫给老佛爷瞧病,药柜前抓药的乡邻面面相觑,谁都知道给皇亲看病是提着脑袋的差事。
禹会元倒是淡定,往褡裢里塞了两包艾草就跟差役上了马车。
紫禁城东华门外,大总管李莲英带着三五个小太监拦住了马车。
按规矩得先验医术,禹会元隔着珠帘给慈禧号脉,沉吟片刻道:“太后可是前些日子贪食蟹黄?”
这话让帘后传来瓷器碎裂声,原来慈禧半月前确实连吃三只阳澄湖贡蟹,禹会元开出姜枣汤配艾草熏蒸的方子,两日后太后腹胀竟消了大半。
得了信任的禹会元终于得见毒疮真容,那疮口已有鸭蛋大小,四周皮肉泛着青紫。
他心头咯噔:这分明是医书里记载的“对口疮”,若任其溃烂必伤及咽喉,可要在太后颈项动刀放脓,稍有不慎便是灭门之祸。
当夜禹会元借采药之名溜出皇城,在京郊稻田里摸黑逮了二十多只活蚂蟥。
回宫后哄着慈禧闭眼侧卧,将那些滑腻生物悄悄放在疮口,蚂蟥触到腐肉顿时蜷缩吸血,惊得慈禧厉声呵斥。
禹会元死死按住太后肩膀:“此刻乱动,前功尽弃!”约莫半炷香功夫,蚂蟥吸饱脓血自行脱落,疮口竟小了一圈。
这般治法连行三天,最后改用蛆虫清理腐肉时,连李莲英都背过身干呕。
谁料七日过后,折磨慈禧月余的毒疮当真结痂脱落,老佛爷大喜要赏黄金千两,禹会元却跪地叩首:“求太后赐草民回乡。”那方鎏金“御医圣手”的匾额,至今还悬在清河县旧药铺门头。
要说这事奇就奇在,太医院珍藏的《医宗金鉴》里明明记载着蚂蟥祛毒之法,可那些顶着孔雀翎的御医宁可掉脑袋也不敢提。
倒是禹会元这个常给牲口瞧病的乡野郎中,凭着多年救治穷苦练就的胆识,硬是把太后的凤体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坊间传言后来有御医偷偷找他讨教,他捋着山羊胡子笑道:“医者眼里只有病症,哪分什么凤体驴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