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8岁了,每天的生活状态,两个字,躺着。以前看我婆婆,一天天不是躺床上就躺沙发

文姐分享生活 2025-08-06 21:19:39

我68岁了,每天的生活状态,两个字,躺着。以前看我婆婆,一天天不是躺床上就躺沙发上,不理解好好的人为啥总躺着?现在理解了,因为我现在也总躺着,不服老不行。 68岁这年,我活成了当年看不懂的婆婆 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屋里暗乎乎的。我蜷在沙发角,盖着条薄毛毯,听着墙上挂钟“滴答滴答”走。这是我今天第三次在沙发上“扎根”了,从早饭过后到现在,除了去趟厕所,没挪过窝。 当年那个“看不惯”的我 “妈,您起来活动活动呗?”三十年前的画面突然冒出来,我正站在婆婆的藤椅旁,手里还攥着刚买的菜。 那会儿婆婆刚过七十,一天到晚就爱躺着。早上醒了在床上靠到十点,起来吃口饭,又蜷回客厅的藤椅上,盖上她那条蓝格子小被,眼睛半睁半闭地听收音机。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脸上,她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动啥呀,累。”婆婆的声音含混不清,像含着块糖。 我心里直犯嘀咕,跟老伴嘟囔:“妈这身体也没毛病啊,咋就不爱动弹?天天躺着,骨头都该躺酥了。” 老伴正给鱼缸换水,头也不抬地说:“人老了都这样,你别瞎操心。” “我才不会呢。”我当时拍着胸脯保证,“等我到她这岁数,肯定还能跳广场舞,还能去公园打太极,哪能像她这样,一天到晚跟个菩萨似的坐着?” 那时候我确实有底气说这话。五十岁那年,我还跟着社区舞蹈队去市里比赛,穿着亮闪闪的演出服,在舞台上转三个圈都不晕。六十岁生日那天,我自己去爬了趟泰山,虽然累得腿疼了三天,可看着山顶的日出,觉得自己浑身是劲。 悄悄变了的“爱动弹”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好像是去年冬天。那天雪下得特别大,我去给孙子送饺子,下楼梯时脚一滑,整个人顺着台阶出溜下去。万幸骨头没摔坏,可从那以后,膝盖就总不得劲。 一开始没当回事,以为养养就好了。可慢慢发现,走路越来越费劲。以前去菜市场,能从东头逛到西头,挨个摊位挑菜,现在走到第二个摊位就想找个马扎坐下。 有回跟老姐妹约着去公园散步,没走半小时,我就喘得不行,心口“砰砰”跳,像揣了只兔子。“你们先走,我歇会儿。”我扶着路边的树,腰都直不起来。 看着她们说说笑笑越走越远的背影,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被落在了原地。 今年开春,社区组织老年体检,我拿着体检报告,医生的话在耳边嗡嗡响:“血压有点高,血糖也得注意,平时别太累,多休息。” “休息?我一天也没干啥重活啊。”我不解。 “老了就是这样,身体机能退化了,哪怕坐着不动,也觉得累。”医生的话轻描淡写,却像块石头砸在我心上。 从医院出来,阳光挺好,可我没心思逛,只想赶紧回家躺着。 现在这个“躺着”的我 “妈,该吃药了。”儿媳妇推门进来,手里端着杯温水和药片。 我从沙发上坐起来,慢悠悠地接过水杯,手有点抖,水洒了点在毛毯上。“知道了。” “今天天气好,要不要出去晒晒太阳?”儿媳妇笑着问。 “不了,懒得动。”我摆摆手,把药片塞进嘴里,喝了口温水。 儿媳妇没再劝,收拾好杯子轻轻带上门。我听见她在厨房跟儿子说:“妈现在咋越来越不爱出门了?跟我奶奶那时候一模一样。” 儿子叹了口气:“随她吧,舒服就行。” 我靠回沙发上,拉了拉毛毯。窗外的阳光真好,透过窗帘缝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亮线。有只小麻雀落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叫了两声,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我突然想起婆婆。想起她蜷在藤椅上的样子,想起她总说“累”,想起她看窗外时安静的眼神。 那时候我不懂,觉得她是“懒”。现在才明白,不是懒,是真的累。不是不想动,是身体不允许了。 人这一辈子,就像爬山。年轻时卯着劲往上爬,觉得山顶就在眼前。可爬到一定高度,就会发现,能稳稳当当站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下午老伴回来了,手里拎着个马扎。“楼下张大爷他们在树荫下聊天呢,我给你搬个马扎,咱也去凑凑热闹?” 我看着他鬓角的白头发,突然笑了:“行啊,不过我可坐不了太久。” “没事,累了咱就回来。”他扶着我站起来,我慢慢直起腰,膝盖“咯吱”响了一声。 夕阳把我俩的影子拉得老长,慢慢往楼下挪。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像在说什么悄悄话。 原来啊,人这辈子最体面的事,不是年轻时多能折腾,而是老了以后,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躺不住”变成“不想动”。就像花开花落,就像四季轮回,没啥不好意思的。 这道理,我用了六十八年才想明白。虽然晚了点,可总算懂了。

0 阅读:454
文姐分享生活

文姐分享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