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开国大将王树声在食堂打饭时,看到一名年轻的干部一个人打五份饭,他顿感

墟史往事 2025-08-07 09:45:29

1968年,开国大将王树声在食堂打饭时,看到一名年轻的干部一个人打五份饭,他顿感不妙,上前询问,对方却呵斥他,多管闲事,接下来王树声的做法,让人拍手叫好!

而王树声的革命之路始于血色硝烟。

在1926年的麻城乘马岗,21岁的教书先生烧毁自家地契,扛起锯短枪管的土枪,高喊“革命要从自家革起”。

当土豪舅公丁枕鱼带人砸毁农会时,他亲手将这位曾接济过自己的亲人绑送刑场。

刀光闪过,丁枕鱼的咒骂被淹没在农民欢呼中,亲舅爹也不能挡革命的路!

而正是这份铁血原则贯穿了他的戎马生涯。

1937年西路军兵败,他带700人死守掩护主力突围。

弹尽粮绝后独行千里,靠生吞沙枣穿越腾格里沙漠。

被宁夏老人俞学仁救下时,他浑身溃烂如乞丐,却紧攥着党员证。

还有着在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重病的王树声在担架上请战,我是大别山的儿子,死也要死在家乡!

之后他拄拐指挥剿匪,亲手活捉国民党中将汪宪,让红旗再度插上武当山。

战功等身的王树声,却在1955年授衔后把勋章锁进木匣。

侄孙王远荣没考上高中回乡种地,他拒绝安排工作,我的职权姓公不姓王!”

而王树声是出了名的不好惹,但是他从不冲着平头百姓,而是一把专治特权思想、专削官僚风气。

而食堂事件当日,王树声的沉默比怒吼更令人窒息。

要知道那个年代物资定量,一人五份饭,明摆着是搞特殊。

后面排队的人早就看不惯了,于是就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

当王树声循着争吵声上前询问缘由的时候。

然而年轻气盛的干部连看了眼穿着朴素的王树声,就直言让他少管闲事。

这叫王树声气类不轻,随即展开调查。

然而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调查结果揭开了特权链条。

这位年轻干部连续半月代师长打饭,红烧肉专挑肥膘,米饭只要新蒸的芯。

而后勤科长明知违规却默许“首长工作忙”。

炊事员被迫留菜导致群众窗口只剩菜汤。

就在三天后的处理会上,王树声当众定规,师长向炊事班鞠躬道歉。

且涉事干部下放炊事班劳动三个月,全机关公示“禁代打令”,举报者受奖。

当师长战战兢兢登门检讨,王树声指着窗外寒风中排队打饭的人群。

看看他们!革命是为让百姓吃上热饭,不是让官老爷吃五份肉!”

然而食堂风波只是王树声反特权生涯的缩影。

当家乡送来新茶,他硬塞80元现金,急得秘书跺脚,这是乡亲心意!”将军正色,公家送的,一分不能欠!

还有1972年长子结婚,警卫员借单位茶几布置新房。

王树声连夜命人送回,我当年结婚只有草垛当床!

那总军械部要为他建小楼,他指着设计图摇头,平房够住”。

选址玉渊潭怕拆迁百姓,看中故宫旁宅院又拒占民族人士旧居。

最终全家六口挤在漏雨的旧平房,一住十五年。

他的“四不许”家规更成家风铁律。

子女禁夸耀家世、禁奇装异服、禁用公车接送、禁让保姆代劳。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在弥留间望向窗外。

秘书后来在日记中写道,首长最后念叨的是大别山春耕该开始了。

当他的骨灰回到麻城烈士陵园,覆盖其上的不是党旗,而是一把故乡的麦穗,来自干娘周家姆的坟前。

这位曾为他牺牲四个儿子的老人,最终等来了“五伢”的归来。

食堂墙上“禁代打令”的斑驳字迹,在五十年后的冬日依然清晰。

历史总在重复相似的考题,有人把饭盒当作权力的容器,有人却用饭勺丈量天平的刻度。

当红烧肉的油光映出人性底色,王树声们用一生证明,真正的革命不在勋章上闪耀,而在拒绝五份红烧肉时,那双绝不颤抖的手。

虽然这位一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伟大的王树声致敬!

0 阅读:154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