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年,后主刘禅下诏追谥已故功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在列,偏偏漏掉了赵云

帝王八卦 2025-08-07 11:31:25

260年,后主刘禅下诏追谥已故功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在列,偏偏漏掉了赵云。这引起了朝堂的不满,有好几个大臣进言,请求追谥赵云。 蜀汉王朝在追谥这件事上向来显得有些 “滞后”,诸葛亮在时专注于北伐大业,无暇顾及这项 “文治” 工作。直到260年,距离蜀汉建立已过去四十年,距离诸葛亮去世也过去了二十七年,后主刘禅才终于启动这项拖延已久的工作。 此时的蜀汉早已不复当年的鼎盛,姜维的北伐屡屡受挫,朝堂上下弥漫着悲观情绪。 刘禅选择在这个时候追谥功臣,还有更深层的个人原因。此时的刘禅已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年近半百的君主,难免会对过往的岁月产生追忆,对那些曾陪伴先帝创业的功臣们生出缅怀之情。 当追谥名单公布后,引来朝堂不小的争议,因为里面没有赵云。一时间,朝堂上支持为赵云追谥的呼声此起彼伏,很快就变成了一场为赵云 “讨说法” 的集体行动,。 被遗忘的常胜将军 赵云最初是公孙瓒麾下的将领,后投奔刘备。在蜀汉的开国功臣中,赵云算是资历较深的元老,仅次于关羽、张飞等人。 但与关张马黄四位将军相比,赵云的官职和待遇却一直显得有些 “边缘化”。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而赵云只被封为翊军将军,明显低于这四位。 这种职位上的差距,或许为后来的追谥争议埋下了伏笔,但这绝不意味着赵云的功绩不如他人。恰恰相反,在蜀汉创业的关键节点上,赵云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长坂坡之战,当时刘备被曹操大军追击,仓皇之中丢下妻儿向南逃窜。正是赵云挺身而出,单枪匹马冲入曹军阵营,七进七出,不仅救出了甘夫人,更在乱军之中寻回了幼主刘禅,上演了 “单骑救主” 的千古传奇。 建安十四年,刘备平定荆州南部四郡,赵云被任命为桂阳太守,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建安十八年,赵云随刘备入蜀,在攻取成都等战役中功勋卓著,被封为翊军将军。 赵云不仅勇猛善战,更有着高尚的品格。平定益州后,刘备打算将成都的房屋田产分赐诸将,赵云却劝谏道:应将田宅归还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才能赢得民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品德高尚的将领,在死后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荣誉。 赵云于建兴七年(公元 229 年)去世,直到景耀三年(公元 260 年)刘禅追谥功臣时,已经过去了三十一年。更令人费解的是,在最初的追谥名单中,赵云竟然榜上无名,这自然引起了朝堂上下的强烈不满。 那么,赵云为何会被 “遗忘” 在追谥名单之外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与赵云生前的立场有关。 赵云为人正直,多次直言进谏,比如在刘备伐吴的问题上,赵云明确表示反对。 此外,赵云长期担任刘备的护卫统领,虽然深得信任,但相比镇守一方的关羽、张飞等人,在军中的派系影响力相对较弱,这也可能影响到他死后的评定。 无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当朝堂上的争议越来越激烈时,后主刘禅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就在刘禅犹豫不决之际,一位关键人物的表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个人就是蜀汉的元老重臣 的樊建。 樊建直言说:“陛下,子龙将军不仅有功于先帝,更有恩于陛下啊!当年长坂坡若非子龙将军舍命相护,陛下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如此救命之恩,陛下岂能忘怀?” 樊建的话直指要害,不仅点明了赵云的功绩,更提醒刘禅不要忘记赵云对他个人的救命之恩。这番话让刘禅陷入了沉思,他从小就听说过赵云长坂坡救主的故事,对这位 “赵叔叔” 有着特殊的感情。此刻被樊建点破,刘禅不禁心生愧疚。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刘禅终于做出了决定。他下旨重新审议追谥名单。为了体现对这件事的重视,刘禅还特意任命樊建牵头,负责搜集整理赵云的功绩材料,拟定合适的谥号。 樊建的工作效率很高,很快就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报告中列举了赵云的主要功绩,每一项都有确凿的依据,并提议追谥赵云为 “顺平侯”。 这个谥号既肯定了赵云的功绩(克定祸乱),也赞扬了他的品德(柔贤慈惠),还表彰了他的治军才能(执事有班),可以说是对赵云一生的精准概括。 刘禅非常满意,当即批准了这个提议,并亲自撰写了追谥诏书。 在诏书中,刘禅深情地回顾了赵云的一生,肯定了赵云对蜀汉的贡献,更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赵云的依赖和感激之情。

0 阅读:417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