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表示,作为一个拥有深厚体育底蕴的东方大国,理应承担申办奥运会的责任。 没想到,东方大国却反驳道:五年内被邀请三次承办夏季奥运会,并不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而是无奈之举。 曾经办奥运是荣耀,是向世界展示国力的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场盛大的开幕式,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可现在,越来越多国家发现,这场荣耀的背后是巨额亏损和一堆用完即废的场馆。 蒙特利尔办一届奥运会,居民多交了30年税才还清债务;雅典建了22个场馆,赛后90%成了荒草丛生的废墟;东京奥运会亏了70多亿美元,巴西里约更是血本无归。 这些教训摆在眼前,谁还敢轻易接盘? 国际奥委会急了,新主席考文垂上任不久就宣布要访华,时间还特意安排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意图再明显不过。 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迫切需要奥运来证明自己的国家了。 2001年申奥失败时的不甘,2008年成功时的骄傲,我们都经历过,也用实力证明了我们能办好任何大型赛事。 但现在的中国更清醒,也更务实,我们不再需要用一场耗资千亿的盛会来告诉世界“我们行”。 北京冬奥会确实盈利了,但那是靠精打细算、改造旧场馆、控制成本换来的,不是靠烧钱堆出来的。 即便如此,这笔钱如果投在教育、医疗、养老上,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更有意义。 花几百亿放几天烟花,确实震撼,可那光亮一瞬即逝,而一个社区游泳馆、一所乡村学校,能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人。 更何况,国际奥委会这些年做的事,也让人心寒。 一边说体育无关政治,一边对俄罗斯运动员设限,却让以色列照常参赛,这种双标让人看不清它的公正性。 中国运动员成绩太好,就改规则、减项目,乒乓球、跳水、举重,哪项没被针对过? 这种环境下,办奥运不仅是花钱,还可能被卷入一堆说不清的政治风波。 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钱该怎么花更值。 孩子想学游泳,附近没泳池;想踢球,连块像样的场地都找不到。 与其砸钱办一场两周的热闹,不如多建几个全民健身中心,让更多人真正动起来。 体育不该只是奖牌和口号,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生活方式。 全红婵跳水后安慰对手,苏炳添带伤跑完百米,这些瞬间比金牌更打动人,也更接近体育的本质。 中国不是不支持奥运精神,而是不想再为一场可能亏损、充满争议的盛会买单。 国际奥委会总想着让中国当“接盘侠”,却没反思过自己的运营模式早该改了。 卖转播权、拉赞助、卖门票,这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老办法,早就撑不起如今的庞大开销。 如果不能让奥运回归节俭、可持续的本源,减少政治干预,提升公平性,再多的劝说也没用。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我们愿意为世界体育做贡献,但方式可以更聪明、更长久。 把资源投向青少年体育、群众健身、基层教练,比办一届奥运更能推动体育发展。 当一个大国不再迷信大型赛事的光环,反而更关心普通人能不能跑起来、跳起来、游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体育强国。 国际奥委会或许该明白,时代变了,情怀换不来申办城市,只有改革才能让奥运活下去。
国际奥委会追着中国办奥运?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
【94评论】【74点赞】
糊糊涂涂
拿几百亿投资航空母舰多好,又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