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中国炮兵看到一架日军飞机,照旧就开炮射击,没想到一击即中,而被击落的飞机上,坐着一位千古罪人!
寒冬的清晨,大别山区的雾气还没散尽,桂军第48军138师412团的阵地上已经响起了操练声。
炮兵观测员李日升正带着战士们擦拭高射炮管,前些日子连绵阴雨让武器受潮严重,趁着难得放晴赶紧维护装备,谁也没想到这天会发生载入抗战史册的大事。
上午十点刚过,观察哨突然传来急促的哨声,李日升举起望远镜往东边看去,云层里钻出个黑点,机翼上的红膏药标记看得清清楚楚。
这架九七式运输机飞得特别低,几乎贴着山尖在云雾里穿梭,阵地上顿时炸开了锅,战士们手脚麻利地填装炮弹,炮口随着敌机移动缓缓调整角度。
李日升心里犯嘀咕:往常鬼子飞机都绕着山飞,今儿个怎么像喝醉酒似的乱窜?
原来这架从南京飞往汉口的专机里,坐着刚开完绝密军事会议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这老鬼子刚在会上领了进攻重庆的"五号作战计划",怀里揣着准备在西安复制南京大屠杀的作战方案。
飞机起飞时就碰上恶劣天气,机长本想返航,可冢田攻仗着自己刚被追授陆军大将的威风,硬逼着飞行员低空冒险穿越山区。
此时阵地上已响起震耳欲聋的炮声,第一发炮弹擦着机翼飞过,吓得机舱里十来个日本军官抱头鼠窜。
第二发直接打穿油箱,飞机拖着黑烟栽向弥陀寺附近的山沟,战士们冲下山找到残骸时,烧焦的尸体早分不清谁是谁,倒是翻出来不少没烧尽的文件,里头密密麻麻的日文谁也看不懂,赶紧用油布包好送交上级。
三天后翻译结果让所有人倒吸凉气,这些文件不仅暴露了日军进攻重庆的部署,还坐实了冢田攻的身份——这个在南京城下令"不留活口"的刽子手,正是南京大屠杀的主谋之一。
当年他当华中方面军参谋长时,亲手策划了"全面扫荡"的命令,同胞的血债里数他罪孽最深。
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连夜召集军委会开会,参谋总长何应钦指着地图直拍大腿:"幸亏打掉了这架飞机,要不西安就要遭大殃!"
原来冢田攻的作战方案里,计划用二十三万精锐突袭川陕根据地,真要让他得逞,抗战局势怕是要急转直下。
日本人那边可炸了锅,华中派遣军司令畑俊六气得掀了桌子,调集两万多人对大别山展开报复,可再疯狂也换不回冢田攻的命,日军高层不得不承认"五号作战计划"彻底泡汤。
这事在抗日战场上开了个好头,老百姓听说中国军队把鬼子大将轰成了渣,参军的队伍排出去二里地。
国际舆论也热闹起来,美联社记者跑到坠机现场拍了三天照片,《纽约时报》头版标题写着"东方斩首行动",最解气的是延安方面,毛主席在干部会上说:"这叫天网恢恢,侵略者终究逃不过人民的铁拳。"
要说这冢田攻也是自作孽,当年在南京城作威作福,靠着屠杀同胞升官发财,回国时还戴着裕仁天皇赏的旭日勋章。
哪想到五年后栽在中国山沟里,连个全尸都没落下,后来清理战场的老乡说,飞机撞上古松时炸得四分五裂,日本兵来找尸体只能拿铁锹铲骨灰。
如今在太湖县弥陀镇,还能找到当年坠机的山沟,当地人把那棵烧焦的古松叫"将军树",树根底下埋着飞机残片。
每到清明时节,总有老人带着孩子来上香,念叨着:"恶有恶报,鬼子再凶也怕咱们的神炮手。"这话里带着血泪,也带着中国人不屈的骨气。
要说这桩意外收获,倒给抗战史添了传奇一笔,没有精准的情报,没有周密的计划,就是普通战士抓住战机的一炮,改写了整个战争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