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俄罗斯!我们罕见拒绝俄罗斯,释放一个信号,即便再友好也不能完全相信。 中国和俄罗斯确实有着诸多合作,关系也挺好的。但中国并非没有自己的底线,在一些方面也是会选择拒绝的。这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利益考量和现实因素。 今年 4 月,在 “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 上,我国驻俄大使就公开婉拒了俄罗斯的一个提议。俄罗斯向中国提议,从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但这个提议并不现实,因为哈萨克斯坦通向中国的管道,已处于满负荷状态,它还肩负着从土库曼斯坦向中国运输天然气的任务。 中俄之间讨论的这个管道项目,其实是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天然气管道项目。这个项目早在 2006 年就提出来了,可由于路线之争,中俄的谈判长期陷入僵局。 俄罗斯给出的几个方案,都有自己的目的性,对中国来说,要么成本过高,要么存在其他政治问题。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放弃了之前的路线建议,改从中亚走。俄罗斯这样做,实则是想通过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填补欧洲禁运带来的市场空缺,还想借管道过境国,绑定中亚地缘盟友。 俄副总理诺瓦克曾称,哈萨克斯坦路线每年可向中国输送 350 亿立方米天然气,同时满足哈国自身需求,形成 “俄哈中三方利益链”。 然而,中国这边的能源合作选择是很灵活的。 一方面,中国多元化能源结构已经构成,现有中亚 — 中国管道年输气量约 550 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还计划建设第四条对华管道。相比俄罗斯,中亚国家在价格和供应稳定性上,更具谈判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正加速清洁能源转型,计划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光伏与风电成本将低于火电,会大幅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需求。 所以说,中国拒绝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贸易中的 “捆绑式” 合作,既是对短期利益的权衡,更是对长期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全面布局。俄罗斯试图以能源为杠杆,重塑地缘影响力,显然是低估了中国在战略自主性上的决断力。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再看今年 7 月 30 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发布公告,禁止多款中国品牌卡车在俄销售和进口。被点名的品牌包括东风、福田、一汽解放和中国重汽旗下的汕德卡等,型号具体到 DFH4180、BJ4189 等系列。 官方解释是这些车型不符合俄罗斯的强制性安全标准,理由是刹车系统效率不达标、行驶时噪音过高、紧急呼救设备安装不规范等。 但事情没这么简单,这些被禁的卡车,在 2025 年上半年占了俄罗斯整个卡车市场的 27.6%,汕德卡就占了 14.2%,解放占 7.1%。俄罗斯这一禁令,无疑是动了中国车企在俄市场的 “蛋糕”。 其实早在今年 2 月,俄罗斯就暂停了汕德卡一款车型的认证,当时也是以安全性能为由。这次大规模集中 “封杀”,说明俄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部署。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部长阿里汉诺夫还公开表示,部分中国卡车存在 “严重缺陷”,称 “根本不能允许其上路”,这是在有意释放信号,要用 “安全” 为由,重新洗牌俄罗斯的卡车市场。 俄罗斯这样做,背后是一场深层次的市场博弈。 其目标是让本土品牌重新站起来,比如卡玛兹这样的老牌企业。俄罗斯看准了中国车在技术适应性和可靠性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 “本土化” 的 “软肋”,想借此逼迫中国企业把生产线搬到俄罗斯,实现从 “卖车” 到 “造车” 的转型。
警惕俄罗斯!我们罕见拒绝俄罗斯,释放一个信号,即便再友好也不能完全相信。 中国
探修説
2025-08-08 11:24:11
0
阅读: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