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4年,毛主席问高僧喜饶嘉措:人生真有轮回吗?对方的回答让主席连连称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8 18:14:33

[太阳]1954年,毛主席问高僧喜饶嘉措:人生真有轮回吗?对方的回答让主席连连称赞! (参考资料:2020-10-04 中国西藏网——问道) 一张定格的黑白照片里,身披藏袍的喜饶嘉措大师正侧身与毛泽东主席谈笑风生,神情轻松愉悦,那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一幕。 据说,主席曾向他请教了一个颇为玄妙的问题:“怎么才能让人相信真有轮回呢?” 大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巧妙反问:“您今天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吗?” 主席说:“看不见”,大师便微笑着追问:“那您相信明天会有太阳吗?” 主席闻言,豁然一笑:“我明白了。” 这短短几句对话,如同一道智慧的闪光,不仅照亮了佛学深邃的道理,更折射出这位大师贯穿一生的人生哲学,可这位能与领袖机锋对答的智者,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波澜? 喜饶嘉措大师的智慧,离不开他深厚的佛学根基,他自小便在青海循化古雷寺出家,随后游学甘肃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最终来到藏传佛教的圣地——拉萨哲蚌寺。 那年他21岁,刚到拉萨不久,英国军队第二次入侵西藏,整个高原都笼罩在悲伤与无助的氛围里,面对那样的动荡时局,年轻的喜饶嘉措深知个人力量有限,难以改变政治走向,便将全部精力沉浸于浩瀚的经卷之中。 这与其说是一种无奈的退避,不如说是在困境中默默蓄力、坚持自我的抗争,经过十二年潜心苦读,他终于以过人的学识考取了藏传佛教格西的最高学位“拉然巴”,一时技惊四座。 此后,他因学问渊博,更被十三世达赖喇嘛委以重任,成为其经典侍讲。 期间,他主持校刊了布敦·仁钦朱的全集,还重刻了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并校订了《第悉·桑结嘉措全集》,为传承珍贵的藏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学问上的登峰造极,并没有完全消除他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西藏局势再度变得扑朔迷离,喜饶嘉措选择退居哲蚌寺讲学著书,但内心却无法平静。 当他与弟子、时任国民政府“西藏巡礼团”中央监察委员的黎丹交谈时,发出了“世事纷乱,不如归去”的深沉感慨,这不仅是他内心挣扎的写照,也预示着一个重大的转折。 1936年,52岁的喜饶嘉措应国民政府教育部的邀请,毅然迈出了关键一步,他经由印度、香港,回到了祖国内地,抵达当时的首都南京,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视野不再局限于雪域高原,而是站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全局高度。 他受聘于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五所知名学府,担任西藏文化讲座老师,将藏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将民族大义扛在肩上,在青海等地视察寺院,积极宣传抗战,还将宣传品翻印后寄往康藏各地。 甚至,他还以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致函国民政府,极力促成十世班禅的认定与坐床事宜,旨在维护藏区的稳定和国家统一,鉴于他在藏区的崇高威望和杰出贡献,国民政府随后册封他为“辅教宣济禅师”。 随着历史步入新纪元,喜饶嘉措再次展现了非凡的远见,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国民党的溃败,他审时度势,毅然选择留在大陆,迎接新的未来。 而当和平解放西藏成为大势所趋时,他又一次挺身而出,从1949年冬到1950年秋,他先后三次从西宁、西安、北京,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带有浓重安多乡音的藏语向家乡的同胞们发表讲话。 他亲切地讲述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宣传着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也表达着对故土的思念,真诚呼吁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进行和平谈判。 他的一位俗家弟子、后来家喻户晓的阿沛·阿旺晋美曾深情回忆:尽管当时通讯条件有限,广播声音断断续续,可大师那真切的声音,在西藏各阶层人士中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到了1959年,西藏上层发动武装叛乱,喜饶嘉措大师更是旗帜鲜明地予以谴责,痛斥叛乱行径不仅破坏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也玷污了神圣的佛教。 他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西藏独立”不过是毫无根据的白日梦,他坚决支持中央平息叛乱,并鼓励各族人民共同建设西藏的美好家园。 在新中国,他先后担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还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协助政府贯彻宗教政策,为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喜饶嘉措大师的影响力远不止国内,作为新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他多次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出访尼泊尔、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等国,架起了一座座跨越国界的友谊桥梁。 他凭借精深的佛法和慈悲的胸怀,在国际舞台上传播着和平与友谊的讯息,极大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也让更多国际友人听到了来自新中国的友好声音。 纵观喜饶嘉措大师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在佛学海洋中探得真谛的智者,更是一位在历史洪流中勇立潮头的爱国者。 在每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上,他都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特影响力,作出了符合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的坚定选择。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