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这下亏大了?6月2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神药”,被外资企业以72亿的价格买走,紧接着,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该外资又转手将其卖了800亿。网友直呼“亏大了”! 信源:中国经济网——一款国产抗癌药,“少卖”570亿 从2021年起,国内资本市场迎来寒冬,生物医药领域的IPO融资额急剧萎缩,普米斯的资金链彻底绷紧了。正如一位行业创始人所言:“当下首要任务就是活下去。”在生死关头,普米斯迈出了第一步:将PM8002的海外权益,以5500万美元首付款加上后续里程碑付款的形式,授权给了德国BioNTech公司。 但这笔钱也仅仅是解了燃眉之急,几个月后,普米斯做出了更彻底的决定,以区区8亿美元的价格,将整个公司连同其呕心沥血的研发团队,一起卖给了BioNTech。至此,这款中国创新的骄傲,彻底易主。 近期,一笔近80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揭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创新药的资本大戏。主角,是一款被寄予厚望的国产抗癌“神药”;然而,当它最终以天价成交时,操盘手却是家德国公司,最后的买家,则是美国制药巨头。几年前,这剂良药还属于国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售价不过是这笔天价的零头。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本该属于中国的创新骄傲,是如何一步步“流失”海外,并被资本包装成一桩百亿生意的? 这桩交易的核心资产,是普米斯公司内部代号为PM8002的药物,后来被德国BioNTech更名为BNT327。它不是普通药物,而是一种革命性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说白了,癌细胞有两个活命的法宝:一是通过PD-1靶点“伪装”自己,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二是通过VEGF靶点为自己铺设血管,建立“后勤补给线”。 PM8002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同时切断癌细胞的伪装和补给,其协同效应甚至能将药效提升十几倍。这几乎预示着一个癌症治疗的新范式,未来患者或许能就此告别化疗。在全球同类药物的研发竞赛中,PM8002凭借优异的数据一度跻身前三。这不仅是巨大的商业潜力,更是一种掌握未来癌症治疗“话语权”的战略筹码。 按说手握这样的王牌,公司应该不愁发展才是,可它的最初持有者普米斯公司,却做出了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卖掉它,为了让公司活下去。毕竟创新药研发本就是个烧钱的无底洞,一款新药从实验室到上市,耗时十年、投入十亿美元是常态。普米斯虽然有联新、IDG等知名资本加持,前后也融了超过2.4亿美元,但这在漫长的研发周期面前依然杯水车薪。 德国BioNTech公司以精准的眼光,捕捉到了PM8002的巨大价值和普米斯的财务困境,前后花费不到10亿美元,就将这颗未来的“重磅炸弹”全盘收入囊中。但这还不是终点。BioNTech深知,像美国百时美施贵宝(BMS)这样的跨国巨头,正因其明星产品专利到期而面临巨大的营收缺口,它们迫切需要成熟的后期管线来“补血”。而中国创新药恰好是完美的标的:技术新颖,临床数据亮眼,更重要的是,研发成本相对较低,为未来的商业化留下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于是,一场策划已久的合作上演了。BMS宣布与BioNTech联手,共同开发和商业化BNT327,合作总金额高达惊人的111亿美元(约合780亿人民币)。BioNTech转手之间,就将一项资产的价值放大了十倍以上,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资本运作。 可为这一损失买单的却是未来的国内患者,因为一旦定价权掌握在外企手中,这款源自中国的药物,回到中国市场的价格可能会高到让人难以承受。但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量,外企很可能会优先将药物投放到欧美等高利润市场,国内患者想用上这款救命药,或许需要漫长的等待。这对急需治疗的癌症病人来说,无疑是残酷的。 这无疑是可悲的,我国的研发人员夜以继日付出的心血,最终成了海外资本轻松收割的果实,这会极大地挫伤创新的积极性。尽管“卖身求生”能让企业在资本寒冬中活下来,获得“再造血”的能力,可一旦形成依赖,就可能让国内产业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沦为单纯的技术输出方。 所以,当一项源自中国的伟大发明,在海外被资本之手点石成金后,我们除了惊叹于这笔交易的巨大价值,是否更应该反思:在这场全球化的资本棋局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守护好那些真正能够“控制生死”的核心资产,让它们最终能够普惠我们自己的人民呢?
李嘉诚为啥要大量抛售国内资产,撤离中国?因为他知道虽然不得已,但已经得罪了,必须
【46评论】【36点赞】
老刘
请问这能怪谁??那些资本家早干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