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都有,为什么莫迪没有?收不到中国阅兵邀请函,印度人很心急。 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冲突,是绕不开的一道坎。2020年6月,印军非法越线挑衅,中方边防部队被迫反击,造成人员伤亡。这事儿彻底撕开了中印关系的伤疤。冲突后,两国虽然进行了多轮军长级会谈,但边境局势始终紧绷。 对中国来说,主权问题没得商量,印度这种“先动手后谈判”的做法,实在让人没法把它当“自家人”。邀请函这种象征友好的事儿,自然不会轻易递过去。 印度的外交策略,也让中国心里犯嘀咕。莫迪政府在俄乌冲突中玩起了“骑墙”,一边从俄罗斯低价买石油,一边又和美国眉来眼去,加入 Quad对抗中国。这种“两头讨好”的做法,在国际政治里可不吃香。中国讲究的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印度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很难让中国觉得它是个可靠的伙伴。 印度近期的一些小动作,也让中国很不舒服。比如莫迪一口气邀请东盟十国观礼印度阅兵,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针对中国。这种“拉帮结派” 的做法,不仅没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反而让中国觉得印度格局太小。在国际交往中,靠“围堵”是成不了大事的,真正的朋友是靠真诚和合作换来的。 再看看中俄关系,那可是实打实的“铁哥们”。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深化战略协作的联合声明,强调在军事、经济、能源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普京受邀出席中国阅兵,既是对两国历史友谊的纪念,也是对当前战略协作的肯定。反观印度,和中国在边境问题上僵持不下,还在国际场合给中国“添堵”,比如在联合国投票中多次和中国唱反调,这样的表现,怎么可能拿到邀请函? 印度国内也不是没人明白人,一些精英呼吁莫迪出席阅兵,希望借此缓和中印关系。可莫迪顾虑重重:去了,怕被国内舆论骂“向中国低头”;不去,又显得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没存在感。这种纠结,恰恰暴露了印度外交的尴尬处境。说白了,印度既想从中国这儿捞好处,又不愿意在核心问题上让步,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其实,中国阅兵邀请的名单,从来都是有讲究的。邀请的要么是战略合作伙伴,要么是在重大问题上立场一致的国家。俄罗斯作为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受邀是理所当然。印度要是真想拿到邀请函,就得拿出诚意来,先把边境问题解决好,再在国际事务中和中国相向而行。光盯着别人的邀请函眼红,却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那可永远都吃不上这桌“席”。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你对我真心,我自然对你实意。印度要是一直抱着“占便宜不吃亏”的心态,别说阅兵邀请函,以后在其他领域也难和中国有深入合作。现在印度人与其干着急,不如劝劝自家总理,好好想想怎么和中国处好关系,这才是正事儿。
特朗普看透了莫迪,也看透了印度。一边是人口快冲到18亿的“资源危机”,一边是
【13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