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秋天,埃及开罗有三个大国的领导人凑在这里开会,没人想到,一场关于两块土地归属的讨论,会在几十年后还被人反复念叨。 说起来也巧,这两块地,一块在东南,一块在东北,都跟中国的历史缠缠绕绕。越南那边,秦始皇那会儿就划进了版图,后来虽说时叛时附,可骨子里总带着点牵连;琉球呢,明清时候年年朝贡,连文字都用的是汉字,说是自家小弟一点不夸张。 谁也没料到,美国人会突然提一嘴。罗斯福坐在那里,慢悠悠地说,要不把越南和琉球还给中国?这话一出,不光旁边的英国人愣了,连蒋介石自己都像是没反应过来。 开罗会议开的时候,二战的仗还没打完,但胜负的苗头已经显了。中国在亚洲扛着日本,美国人在太平洋打,英国人在欧洲拼,三个国家凑到一起,核心就一件事:打完了,世界该怎么安排? 具体到亚洲,日本占的那些地得吐出来,这是共识。但怎么吐,吐给谁,就有讲究了。罗斯福提越南和琉球,不是没由头。 越南被法国殖民了快百年,后来又被日本占了,他瞧不上殖民那套;琉球被日本吞了几十年,本来就是中国的藩属,还给中国也说得过去。 蒋介石的反应挺耐人寻味。按说送上门的土地,换谁都得掂量掂量,可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摆手说不要。这背后的心思,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先看家里的情况。1943年的中国,一半多的地方还在日本人手里,仗打得正凶。 军队缺枪少弹,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要是接了越南和琉球,光治理就得花多少钱?更别说越南人早就想独立了,硬接过来,说不定立马就得开打,这不是给自己添乱吗? 再看外头。那会儿苏联和美国已经显露出要当老大的架势。蒋介石心里清楚,苏联对亚洲的土地一直盯着,自己要是接了这两块地,保不齐苏联就会找借口在东北或者蒙古动手脚。 英国人也不是善茬,殖民惯了,看见中国拿地,指不定背后使什么绊子。 还有个不怎么好听的原因,就是实力跟不上。琉球那地方,四面环海,没有强大的海军根本守不住。 可当时中国的海军,连近海都护不住,接过来也是白给。蒋介石心里早打着内战的算盘,钱得留着养陆军,哪有闲钱搞海军? 罗斯福那边,也不是纯粹好心。他想的是,把这两块地给中国,一来能让中国在亚洲牵制苏联和英国,二来美国的生意能顺着这两块地往东南亚扩。说白了,就是想让中国当他在亚洲的“马前卒”。 蒋介石不接招,罗斯福也没辙。会议最后发的公报里,只说了台湾要还给中国,越南和琉球的事提都没提。就这么着,这两块地的命运,又拐了个弯。 越南那边,法国人战后又跑回去想接着当老大,结果越南人不答应,打了好几年。 后来美国人又掺和进来,一场越南战争打了二十年,整个国家打得稀巴烂。中国后来还帮着越南抗法抗美,花了不少力气。 琉球就更曲折了。日本战败后,琉球被美国占了,后来又“还”给了日本,成了现在的冲绳县。这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钓鱼岛问题,根子也在这儿。要是当年接了,说不定就没这些麻烦了。 说起来,这种打完仗分地盘的事,历史上真不少。就像一战打完,英法把中东那块地随便划了划,说是“托管”,其实就是自己占着,结果到现在中东还没太平过。说白了,都是大国拿着小国的土地当棋子,苦的还是当地老百姓。 越南和琉球的事,现在看像个没解完的题。有人说蒋介石傻,送上门的土地都不要;也有人说他精明,知道那是烫手山芋。可历史没如果,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回头再看开罗会议那间屋子,罗斯福的提议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到今天还没平息。两块土地的命运,三个大国的算计,最后都变成了史书里的几行字,偶尔被人翻出来,唏嘘几句,也就过去了。 开罗会议上的那一步,到底是对是错,估计再过几十年,还是会有人争来争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历史的棋子,落了就没法悔。 现在的越南成了独立国家,琉球归了日本,这就是事实。或许,这就是历史的有意思之处,总有那么多让人想不到的转折,等着后人慢慢琢磨。
宋美龄到死都不愿见宋庆龄,两人却立下相同遗嘱,内容令人心酸1981年5月中旬,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