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希望盟友甚至全世界都别和中国做生意,否则就要面对美国

古木过去 2025-08-10 11:15:23

美国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希望盟友甚至全世界都别和中国做生意,否则就要面对美国的制裁。美国把中国当成伊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经济崩溃。同时,美国试图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为它不想同时面对两条战线。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冲突似乎已经无可避免,不管双方是否准备好,因为一旦被逼到绝境,不反抗也是死路一条。 但中国经济的体量根本不是伊朗能比的,想用老套路让中国趴下,远没有美国想的那么容易。 全球不少国家都被美国喊去谈话,日本、欧洲这些传统盟友嘴上应和,心里却各自打算着“小九九”。毕竟离开了中国生意,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谁不是损失一大块? 欧洲有很多企业的市场和供应链都在中国,即便美国一再提醒、甚至带头搞限制,也只是多了些表面上的合作姿态,真正要割舍和中国的联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 面对中国崛起这股力量,美国其实更加紧张。它这些年给予自身的限制措施越来越密集,不只是针对中国这一个国家,还不断想把影响扩散到全世界。 美国拉着各类会议、出台新规则,暗里明里都在堵中国的路,哪怕成本越来越高,也得咬着牙继续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意识到不可能两头作战。于是又转身对俄罗斯放软话,希望能缓和彼此紧张,为的是集中所有资源对付中国。 这盘棋看起来很聪明,但真正实现要花的代价没那么小。俄罗斯跟中国的关系稳定,不可能因为美国一两句话就脱钩断链,而欧洲对俄罗斯的芥蒂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清除。 绕了一大圈,大家的真实态度其实都很清楚。如果按着美国的步调走,很多国家都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在全球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选边站队成了最难做的决定。 不管是东南亚的小国,还是欧洲的大国,都在权衡利弊。美国想一手遮天,但联盟之外还是有人心不齐。只有内需强、创新能力硬的经济体,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顶住压力。 中国面对外部的封锁和限制,并没有选择退让,而是把提升国内产业、深耕市场、中外合作放到更高的位置。 科技和制造升级成为主攻方向,中国在基础研究、智能制造等领域投入巨大,只为确保遇到危机能够有转身的底气。 这几年,中国也在寻求和更多发展中国家合作,试图打破对少数发达国家的依赖,开辟新的市场和伙伴关系。 就像有人说的,被逼到没有退路的时候,每一步都要稳打稳扎,即便压力再大,也不能指望谁来救。 美国靠着强势的货币、军力体系和国际话语权习惯性占主导位置,维护着自认为的秩序。然而,世界格局已经不是一两个大国能随便主导的年代。 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开始想要对话权,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想再做纯粹的跟随者。 对美国来说,这种失控的感觉只会让打压措施不断升级,用“拉新打老”的策略疯狂封堵。但全球化的链条早就套在一起,想拆就拆,最后损人不利己。 当下的局势无疑让气氛越来越紧绷。美国和中国多次在贸易、科技等方向交锋,互相试探底线。而一旦真的动真格,被迫反击的不只是中国,也可能是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国家。 每个人都明白霸权和反抗不是简单的对立,很多时候是在多重压力下不得不做的选择。美国把所有赌注都押在孤立中国上,但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虽处重压,但庞大的市场、创新体系和不断拓宽的国际合作,都成了抵御强压的本钱。美国越是步步紧逼,各国越是在心里盘算自己的利益,不愿轻易站队,因为谁都怕赌错。

0 阅读:0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