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民国才女赵清阁在临终前把1个木盒交给保姆,含泪再三嘱咐,我死后,这个一定要烧给我。谁知保姆打开盒子后,里面的东西竟让她大吃一惊。 赵清阁1914年出生在河南信阳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早年丧母,继母急于安排婚姻,她15岁就离家到开封求学。193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主修绘画,同时在《女子月刊》当撰稿人。1934年,她寄诗文给鲁迅求教,得到接见和指导,转向剧本创作。1936年发表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模特儿》。抗战爆发后,她辗转武汉,1938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弹花》月刊,写话剧如《女杰》和《反攻胜利》。在那时,她结识老舍,两人因工作接触发展到同居。老舍那时已婚,有三个孩子,与妻子胡絜青分离多年。他从底层奋斗上来,为人严谨,却在战乱中与她产生情感。 1942年,胡絜青带着孩子从北平到重庆,两人关系成公开秘密,赵清阁退让,但继续合作创作《桃李春风》,该剧获奖,人们主要记住老舍。她身体弱,但坚持写作。1945年抗战结束,她在朋友资助下离开重庆去上海,老舍赠诗表达惜别。到上海后,她一度闭门不出,后在田汉劝说下恢复活动,任《神州卫报》副刊主编,并在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书。1947年,老舍访美途经上海,两人见面。他计划在马尼拉买房接她,但她拒绝。1949年,她写信劝老舍回国,两人从此分离。她终身未嫁,专注于小说如《落叶》和散文集《沧海泛忆》。老舍经常写信给她,她尽量回避。1955年,他信中祝她生日健康。1963年,他途经上海看望生病的她,逗留三天 赵清阁1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84年入党。她一生未嫁,与保姆吴嫂相依。她的作品虽努力,但不像曹禺那样受重视,常被淹没在时代洪流中。老舍为人谨慎,唯独在这事上失态,影响了家庭。胡絜青北师大毕业,爱文艺,擅长绘画,后来成一级美术师,但婚姻有阴影。 1999年,赵清阁85岁,在上海华东医院脑溢血住院。她把一个红色木盒交给保姆吴嫂,含泪反复嘱咐,死后烧掉。吴嫂答应,但好奇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老舍从1938年到1966年写的百余封信,记录两人情感。吴嫂大吃一惊。这些信显示老舍一直主动关怀,赵清阁活在矛盾中。两人1938年在重庆萌生情愫,因工作和战乱加深。老舍写信表达思念,如1955年信中说感谢她的友谊。 赵清阁嘱咐烧掉,或许是守护一生秘密。她未嫁,与吴嫂相依,这些信是她情感寄托。老舍信中提到腿坏,还忙,但不忘问候。两人合作剧本获奖,她却被忽略。1942年胡絜青到来,她退让,但书信未断。1947年见面,他邀她去马尼拉,她拒。1949年她劝他回国,信中说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吴嫂打开后震惊,信件泛黄,字迹工整,满是关怀。赵清阁身体弱,一生努力创作,却常被遗忘。这些信证明她与老舍纠葛深,但她选择隐藏。或许烧掉是让她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守护。 吴嫂按嘱咐烧毁大部分信件,剩一些捐给国家或还给作家后人。老舍1966年自杀,对赵清阁打击大,此后她收集报纸上关于他的文章,每日焚香纪念。胡絜青面对婚姻阴影,继续绘画成一级美术师。赵清阁晚年挂老舍赠对联。1959年,她经济难,向老舍求助,他寄800元,引发家庭矛盾。你认为这些后续怎么影响了各方人生?烧信是不是终结了纠葛? 赵清阁一生未嫁,与吴嫂相依到1999年去世。她的决定让秘密随她而去,但剩信件成历史资料。老舍回国后,婚姻阴影挥不去,据回忆,他有时讽刺妻子不懂文艺,尽管胡絜青有成就。
1999年,民国才女赵清阁在临终前把1个木盒交给保姆,含泪再三嘱咐,我死后,这个
小史论过去
2025-08-10 13:15:37
0
阅读: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