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一个国家不一定需要战争,中国这一次掐住了日本的国运,绝对不会手软,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日本是有名的,产业升级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低欲望的社会。 日本二战后确实风光过几十年,那时候靠着美国给的市场和技术支持,加上自己在制造业上的拼劲儿,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如今的日本,就像一头被按住命脉的困兽,产业升级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低欲望,这些问题像枷锁一样套在脖子上,而真正让它难以挣脱的,正是中国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全面崛起。 先看产业升级这一块。日本曾经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现在正被中国新能源汽车打得节节败退。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7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44%,而日本传统燃油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却在不断萎缩。 日本车企原本以为靠着混合动力技术还能守住阵地,但中国直接在纯电动和智能驾驶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就拿电池来说,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日本松下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个位数。更关键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技术过硬,价格还比日本车更有竞争力,这让日本车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难混。 再看半导体产业。日本曾经是全球半导体的霸主,1988年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但如今已经跌到7.1%。日本新建的半导体工厂半数都没投产,因为市场需求疲软,技术也跟不上。 而中国呢,2024年晶圆代工产能占全球21%,预计2030年将达到30%,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中心。中芯国际、华虹等企业在成熟制程上已经实现了自主可控,在先进制程上也在加速追赶。 日本企业原本还能在汽车芯片等细分领域保持优势,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让中国车企更倾向于使用国产芯片,日本半导体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产业升级慢的背后,是日本在技术研发上的力不从心。中国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GDP的2.5%以上,而日本只有3.2%左右。看起来日本比例更高,但中国的经济体量是日本的四倍多,实际投入金额远超日本。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研发更聚焦于未来产业,比如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等,而日本还在吃传统制造业的老本。就拿5G来说,中国已经部署了全球最多的基站,华为的5G专利数量全球第一,而日本在5G商用上还处于落后状态。 再说说人口老龄化。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29.3%,75岁以上人口占16.8%。这么多老人需要养老和医疗,日本的财政已经不堪重负。 2022年,日本的国民负担率达到47.5%,年轻人要交的税费和保险费越来越多,可养老金却因为缴纳人数减少而缩水。很多老人不得不继续工作,70岁还在开出租车、便利店打工的现象随处可见。 而中国虽然也面临老龄化,但通过延迟退休、养老金全国统筹、发展银发经济等措施,正在逐步缓解压力。比如中国推动智能养老,用机器人和远程医疗减轻护理负担,而日本因为财政压力,很多养老机构连基本的护理人员都招不到。 年轻人低欲望社会的问题,在日本表现得尤为突出。2023年日本新生儿只有75.8万,是有记录以来最低的一年,结婚率也持续下降。年轻人因为就业不稳定、房价高企,根本不敢结婚生子。 更严重的是,日本社会的“内卷”和职场文化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很多人选择“躺平”,消费意愿极低。他们不买房、不买车、不旅游,甚至连手机都用最基础的款式。 而中国虽然也面临生育率下降的问题,但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新的机会。比如中国的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选择,消费场景也更加多元化。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国同样在挤压日本的生存空间。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的核心设备,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曾经垄断全球市场,但现在中国的埃斯顿、汇川技术等企业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并且开始向海外扩张。 日本企业原本还能在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上保持优势,但中国的绿的谐波等企业通过技术攻关,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2025年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华时,明确提出要和中国在机械制造业和工业技术现代化上合作,这就是中国技术输出能力的最好证明。 日本的困境其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产业升级慢是因为创新能力不足,人口老龄化是因为少子化和长寿化的双重压力,年轻人低欲望是因为经济停滞和社会固化。 而中国通过自主创新、市场规模和政策调整,正在这些领域全面超越日本。更关键的是,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让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和中国合作,而日本因为过度依赖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就在刚刚日本东京宣布了8月10日,东京举行反靖国神社游行,参与者表示:日本
【2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