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绝波音后,一位海外人士指出,如果美国制裁中国,中国所谓的国产大飞机根本造不

经略简料 2025-08-11 15:20:01

中方拒绝波音后,一位海外人士指出,如果美国制裁中国,中国所谓的国产大飞机根本造不下去。 【信源】兵说 2024年,一扇从波音737MAX9客机上脱落的门塞,不仅在万米高空撕开了一个窟窿,也把这家百年航空巨头的信誉打得粉碎。 在股价与信任的双重危机下,CEO戴维·卡尔霍恩宣布将在年底离场。 不过,就在离任前,这位老将留下了一句警告:一旦美国动用严厉制裁,切断核心部件供应,那架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将根本无法继续制造。 这番话,究竟是洞悉要害的提醒,还是一个旧霸主面对挑战者时不甘的最后一搏? 实际上,这一切并非毫无踪迹可循。故事的分岔,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 当波音737MAX客机连续两次酿成致命空难,暴露出严重设计缺陷时,正是中国在全球率先按下“暂停键”,全面停飞该机型。 这一决策将“安全”这条民航业的生命线置于商业利益之上,却也在波音和中国市场之间埋下了一颗不信任的种子。 结果就是,波音仓库里堆满了造好却无法交付的飞机,其在华处境也日益尴尬。 而天平的另一边,中国的C919项目早已经启动了。 尽管起步时基础薄弱,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一度不足10%,但它的使命却无比清晰:在中国自己的天空,必须有一款自主可控的大飞机,摆脱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命运。 这场博弈很快就从商业层面扩展到了地缘政治的棋盘上。 卡尔霍恩的处境尤其挣扎。 这位从通用电气一路打拼到波音帅位的美国工业精英,深知中国市场无可替代。 他一方面多次前往北京斡旋,在媒体前反复强调中国对波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面对国内日趋强硬的政治空气,他又不得不扮演鹰派,发出“制裁就能让中国飞机停摆”的警告。 这种摇摆不定,让波音错失了扭转局面的良机,甚至被迫削减了新飞机的研发,眼睁睁看着欧洲的空客在中国市场大快朵颐。 相比之下,中国的策略显得更为从容和立体。 在对波音保持警惕的同时,中国深化了与空客的合作,不仅签下数百架飞机的大单,还在天津设立了第二条总装线。 更有深意的是,部分订单开始尝试用人民币结算,这个小小的举动,却是在为摆脱美元体系的潜在风险悄然铺路。中国手中最大的王牌,始终是那个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的庞大民航市场,这让它在谈判桌上有了说“不”的底气。 现在再看卡尔霍恩那个“卡脖子”的论点。 他说得对吗?从表面看,有一定道理。C919刚出现时,它的发动机用的是美法合资的LEAP-1C,航电系统来自美国霍尼韦尔,起落架由法国赛峰提供。这些的确是它最容易被攻击的软肋,也是制裁警告的逻辑根基。 然而,外部压力往往是内部突破最强的助推器。 就在美国威胁要切断发动机供应的风声中,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的研发按下了快进键,在实验室里仅用三个月就跑完了原计划需要两年的高空台测试。这颗跳动的中国“心”,正是对断供风险最有力的回击。 与此同时,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也在创造奇迹:在上海,机身对接的误差被控制在0.02毫米,比波音的标准更严苛;在成都,工程师用先进的复合材料技术,将飞机零件从三万多个锐减到两千多个。历史似乎总在证明,外部的封锁,到头来都成了撬动技术突破的开锁器。 到头来,能一锤定音的,始终是市场。2023年完成商业首飞后,C919就一直在中国上空安稳飞行,订单总数已超1200架。 在一些热门航线上,C919的票价甚至比同航线的波音、空客机型更高,却依旧一票难求。 真金白银的订单和消费者的热情,就是对它最好的认可。 卡尔霍恩的时代正在落幕,随之远去的,或许还有那个单靠技术霸权就能通行无阻的旧时代。波音想继续留在中国这张牌桌上,就必须拿出无可挑剔的安全承诺与真正的诚意。 当C919的机翼划过天际,它所预示的,是全球民航市场的“双寡头”格局即将迎来一位实力不容小觑的新玩家。 面对这场变革,我们是该为竞争加剧而忧心,还是为一个更平衡、更多元的天空新时代的到来而兴奋呢?

0 阅读:17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9

用户10xxx59

3
2025-08-11 16:46

阿三造波音,质量问题???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