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介入都没用,泰国军方受到的侮辱,洪森家族必须“割地赔偿”   最近泰柬边境的

天天纪闻 2025-08-12 17:17:32

中美介入都没用,泰国军方受到的侮辱,洪森家族必须“割地赔偿”   最近泰柬边境的紧张局势再次升级,停火协议达成近半个月后,泰国第二军区司令汶信公开宣称要“势必拿回”泰柬边境存在争议的两处寺庙,甚至计划封锁一处并出兵攻下另一处。   这一表态立即引发柬埔寨方面强烈反弹,洪森家族领导的柬埔寨政府指责泰国无视停火协议,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这场争端看似是领土争议的延续,实则背后交织着复杂的政治博弈、历史积怨和地区大国的角力,而中美等外部力量的介入也未能真正平息这场危机。   从泰国国内政治来看,军方的强硬姿态与其国内权力结构密切相关。2025年7月,泰国总理佩通坦因“录音门”事件被宪法法院停职,其试图通过私人关系缓和泰柬局势的努力被曝光后,引发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泰国军方借机强化“护国者”形象,支持率飙升至75%以上,而佩通坦领导的文官政府支持率暴跌至13%。在此背景下,军方为巩固自身政治资本,选择在边境问题上采取激进立场,汶信的言论实则是对国内民意的呼应,也是军方重夺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柬埔寨方面,洪森家族面临的压力同样巨大。洪森之子洪玛奈接任首相后,虽名义上主导政权,但洪森本人仍通过控制军队和核心部门保持影响力。   边境冲突爆发后,洪森家族迅速将矛盾焦点转向“维护国家主权”,通过强硬表态转移国内对经济下滑、腐败问题的不满。柬埔寨媒体连日渲染“泰国侵略威胁”,洪森本人甚至公开作战指挥室画面,强调“寸土不让”,成功将国内舆论凝聚在民族主义旗帜下。这种策略短期内巩固了洪森家族的统治,但也使得谈判空间进一步压缩。   中美等外部力量的介入未能打破僵局。7月28日的停火协议由马来西亚斡旋达成,中美作为观察员参与,但停火后双方仍摩擦不断。美国试图通过贸易谈判施压,威胁若冲突持续将中断与两国的贸易协定;中国则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并在上海举行三方会晤推动停火。   然而,泰国军方的强硬姿态和柬埔寨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外部调解效果有限。泰国军方高层私下表示,“主权问题不容妥协”,而柬埔寨则坚持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双方立场对立难以调和。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两国对边境地区经济利益的争夺。泰柬边境的灰色产业(如博彩、走私)长期由柬埔寨军方和洪森家族掌控,而泰国新政府加大打击跨境犯罪力度,直接触动柬方利益。   此外,泰国推动的赌场合法化计划可能冲击柬埔寨的博彩经济,洪森家族对此反应激烈。这种经济利益的冲突与领土争议交织,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国际法层面,国际法院的裁决虽具有约束力,但泰国并未完全遵守。根据1962年和2013年的判决,柏威夏寺及周边地区明确归属柬埔寨,泰国单方面行动已构成违反国际法。   然而,泰国军方以“民意不可违”为由拒绝执行裁决,甚至在停火后继续修筑防御工事、增派兵力。柬埔寨虽可通过国际法院寻求进一步裁决,但执行机制的缺失使得判决难以落实,洪森家族若坚持“割地赔偿”,在现实政治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当前局势陷入两难:泰国军方的强硬姿态获得国内支持,但可能导致冲突升级;柬埔寨的民族主义动员虽巩固政权,却也关闭了谈判大门。中美等外部力量的介入受制于两国国内政治生态,难以发挥实质作用。   未来,若双方不能在停火协议基础上重启对话,边境局势可能长期化,甚至引发更大规模冲突。对于洪森家族而言,“割地赔偿”的要求既不符合国际法,也难以在现实中实现,如何在维护主权与避免战争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而泰国军方的激进策略虽能短期凝聚民意,却可能使国家陷入长期安全困境,最终损害自身利益。这场争端的最终解决,或许需要双方超越民族主义情绪,以务实态度重新审视历史裁决,在国际法框架下寻求共赢方案。  

0 阅读:1170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