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桌早就摆好,只等新总统落座。北京递来请柬——九三大阅兵八十周年,观礼台的位置空着,等他来坐。华盛顿那边,特朗普亲自打来电话,条件赤裸:关税、投资、防务,全打包,来一次首访就能拍板。李在明刚上任,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出差,而是要在全世界面前亮第一张外交牌。谁先见、谁后见,本身就是立场。 李在明当选总统没多久,就得在外交上做抉择。七月初,北京通过渠道发邀请,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在天安门广场办阅兵,韩国领导人位置空着。中国计划展示新装备,邀请多国元首。过去几年,韩中关系有点冷,经贸摩擦多,比如半导体出口限令。这邀请像是缓和机会,但也敏感,因为地缘形势紧。同一时间,特朗普那边电话打来,直说首访华盛顿,就能谈定关税调整、巨额投资和防务合作。特朗普风格交易味重,韩国对美贸易顺差大,2024年达660亿刀,四倍于2018年,他上台后就盯着这块。 青瓦台团队分成两派讨论。一派觉得去北京能修补关系,中国市场对韩国出口依赖重,半导体和汽车占比大,长远看有好处。另一派说现在地区紧张,去那边等于表态,美国同盟是安全底牌,先稳住那边。韩国总统传统首访多去美国,从朴正熙到文在寅,大多这样稳同盟。议会里有人劝,先顾经济和防务,美国承诺实打实;也有人反驳,忽略中国后果长远。7月6日,李在明公开说尽快改善韩中关系,但没定行程,留了空间。团队通过媒体放风,提首访美国是惯例,舆论慢慢倾斜。 七月中旬,风向明朗。韩国媒体放消息,总统很可能不去北京阅兵,外交部转向优先韩美同盟。李在明外交立场务实,他说过要平衡中美,不选边,但现实中美国压力大。特朗普团队推进快,韩国出口美国多,关税一抬就伤。整个过程像拉锯,团队评估风险,先访北京可能推迟贸易协议,先访华盛顿则韩中温度降。八月初,行程公布:李在明八月中旬去华盛顿,与特朗普会谈,推动贸易协议和防务磋商。北京没排上。舆论分化,支持者说务实,先稳经济安全;批评者担心韩中经贸凉。 李在明选择先访美,韩美关系加速推进。美方欢迎,特朗普发文称赞共识。韩国国内观点分裂,支持者认为保障经济,批评者担忧韩中冷却。同日,韩国向中方重申重视关系,愿合适时访华。这老套路,先稳一头,后头补。韩中关系需要弥补,高层互访跟上,讨论经贸补偿。
5条要求全遭拒,特朗普再对访华改口,美官宣:不会来华看阅兵特朗普又改口了!这位
【154评论】【14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