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表态应将关键产业从中国迁回本土! 8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福克斯商业频道把话说得直白到近乎刺耳:“让中国把关键产业继续留在本土?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一句话,把过去五年华盛顿对华“关税+投资”双管齐下的滤镜打得粉碎。镜头里,他掰着指头数:芯片设计美国确实牛,占全球66%的IP核、73%的逻辑芯片市场份额,可一旦落到晶圆制造,美国只有10%,中国大陆27%;封测环节更惨,美国几乎挂零,中国大陆28%。砸了330亿美元的CHIPS法案喊得震天响,可到2030年也只能把尖端逻辑芯片产能提到20%,台积电亚利桑那厂2nm工艺还得把整个技术班底从中国台湾搬过去——飞机一落地,才发现连螺丝钉都要从台中打包。 电池和医药更是戳肺管子。嘴上喊着“摆脱中国电池依赖”,海关数据啪啪打脸:2025年1-6月,70%的锂离子电池依旧贴着“Made in China”漂洋过海;就算拜登政府狠砸1000亿美元建厂,今年83%的阴极、67%的阳极材料仍得靠中国船运。医药更不用说,90%的仿制药、80%的阿莫西林原料被中国拿捏,印度“世界药房”背后七成的原料药还是从中国港口出发。稀土?美国几乎从零开始。贝森特一句“把关键产业迁回本土”,听在产业人耳朵里像极了一场迟到的忏悔:当年特朗普抡起155.9%关税大棒,以为能把订单砸回美国,结果关税账单全由美国消费者买单,中国供应链却越打越结实。 幕后的故事比镜头更辛辣。白宫内部备忘录流出,早在今年6月,美国能源部就悄悄给特斯拉、福特、通用发函,要求它们“评估把电池上游材料迁往北美”的可行性。通用回函直言:仅阴极材料一项,若要替代中国供应链,至少得在北美新建12座精炼厂,每座至少18亿美元、三年投产,而全球锂盐产能60%集中在中国江西。福特更绝,直接把成本测算甩回财政部:如果按贝森特的要求,2027年车型电池成本将上涨37%,终端售价至少涨4000美元。消息一出,底特律工会连夜开会,担心“制造业回流”口号最后变成“钱包缩水”。 深度扒下去,根子还是在五角大楼。今年7月,美国国防部一份《国防工业基础脆弱性报告》把中国供应链定义为“单点失效”风险:一枚“战斧”导弹需要257颗芯片,其中64颗只有中国江苏一家工厂能量产;F-35战机雷达所需的镓金属,中国占全球产量96%。报告建议“五年内削减50%中国份额”,但配套资金只批了78亿美元,连一座12英寸晶圆厂都不够。于是贝森特只能把“说服企业搬家”当成救命稻草,可企业算的是真金白银:台积电美国厂每片5nm晶圆成本比台湾高30%,拜登政府补贴只能填一半窟窿,剩下全靠苹果、英伟达咬牙买单。 镜头拉远,太平洋对岸也在反制。8月12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公告:9月1日起对镓、锗、锑等关键金属对美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核查,审批周期从20个工作日延长到45个工作日。消息一出,美国光伏股应声下跌5%,军工股却悄悄涨2%——华尔街赌的是五角大楼会追加紧急采购。更有趣的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8月产量创历史新高,马斯克在内部群放话:“谁搬得快,谁先死。”一句话,把贝森特的“迁回论”按在地上摩擦。 故事说到这儿,贝森特自己也知道时间不在美国这边。他对着镜头挤出一句:“未来两三个月,我还会跟中国同行再谈。”可关税大棒已经抡了七年,美国消费者多掏了2300亿美元,换来的却是中国供应链越打越强。屏幕前的你,觉得下一轮谈判,美国还能掏出什么新筹码?评论区开麦!
开弓没有回头箭,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没法回头了,根据美联社报道,中国拒绝了美国要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