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遭到拒绝,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没有丝毫顾忌,反而还主动说道:放我这吧,我可以替他当守墓人! 乔冠华这人,从小在江苏盐城一个书香门第长大,1913年出生,家里不算富裕,但父母咬牙供他念书。他上清华大学哲学系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老师们看中他,帮他争取公费留学机会。先去日本东京大学,后转德国图宾根大学,1935年拿到哲学博士。那年代,能出国深造的年轻人凤毛麟角,他回国正赶上抗日战争爆发,没多想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搞地下工作,写国际评论文章,笔名乔木或于怀。那些年,他跟国民党特务周旋,生活危险,但总能化险为夷。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外交部,从基层干起,凭着扎实的外语和辩才,一步步升到外交部长。 1971年,他率团重返联合国,那次发言掷地有声,推动中国恢复合法席位,从此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为国家争得不少尊重。晚年身体不好,1983年9月22日因肺癌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70岁。他临终前叮嘱妻子,不想去八宝山公墓,就希望找个安静地方安息故土。这愿望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一波三折。 章含之作为乔冠华的妻子,1984年底开始为安葬事宜奔波。她先带骨灰去盐城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那里是乔冠华出生地。她找到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在村边山坡选址,但官员们直接回复“暂不同意”,没给详细理由。她不甘心,又去盐城市委和地委走访,多次递交申请,每次都碰壁。一次她安排宴请当地人士,包括退休干部和领导,希望拉近关系,但市级领导一个没来,只来了少数人。她在盐城待了几天,四处碰钉子,最终灰心离开,返回上海。骨灰盒暂放在家中,她每天擦拭,琢磨下一步。绝望中,她想起李颢,这位苏州医生是乔冠华的老朋友,两人交情深厚。章含之乘火车去苏州,找到李颢家,把盐城经历讲清楚。李颢听后,没犹豫,直接表示愿意帮忙,甚至主动提出把骨灰放他那里,自己当守墓人。这话在那环境里,可不是随便说的,显示出真挚友情。 李颢和乔冠华的缘分,得从1940年代重庆说起。那时乔冠华得急性阑尾炎或肠穿孔,生命垂危,龚澎找来李颢帮忙。李颢在重庆医院工作,冒着国民党特务风险,深夜赶去手术,成功救了乔冠华。从此两人结下生死之交,新中国后乔冠华虽当大官,仍保持联系,常写信问候。李颢后来回苏州,在医学院任教授。乔冠华去世后,李颢没退缩,站出来扛事。他联系吴县县委书记管正,转达章含之意。管正听说乔冠华外交贡献,同意安葬在东山镇槎湾村华侨公墓,那地方背山面太湖,环境安静。章含之拿出乔冠华生前最后2000元稿费,付墓碑费用。安葬那天,她留下一小份骨灰,带去苏州入土。整个过程,李颢夫妇全程陪同,帮着协调细节。这事反映出友情在关键时刻的价值,李颢作为一个普通医生,却用行动守护老友遗愿。 安葬后,李颢常去墓地看望,带点东西坐坐,像延续旧日交谈。乔冠华的墓地不止一处,苏州原墓保留,2004年盐城建湖建衣冠冢,安放衣物和文具,作为纪念。2008年,苏州又建新墓,与乔冠华第一任妻子龚澎合葬。章含之那年也去世,临终前嘱咐不与乔冠华合葬,而是葬在养父章士钊旁。她生前经历坎坷,从章士钊养女到嫁乔冠华,卷入高层事务,但晚年选择安静。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和盐城五个城市习惯上统一称为苏北城市,
【10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