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20周年#【第一视点丨生态兴则文明兴——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浙江一地关停矿厂点绿成金# #浙江践行两山理念20年# 生态兴则文明兴。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
20年里,从之江大地出发,这一理念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远地影响着世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这颗绿色种子播下20年之际,我们循迹溯源,在浙江持之以恒的实践中,感悟伟大思想的磅礴力量。
绿意盎然的安吉余村,用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能相向而行。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当时余村砸了“金饭碗”,村里一座水泥厂、三个矿山全部关停,村集体年收入从300多万元跌到20多万元。
但习近平明确肯定了村里的做法——“你们关矿停厂,是高明之举!”
“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他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由此诞生,引领“绿色浙江”一路前行。
打造“绿色浙江”,当时,全省3.4万个村庄是重点、难点,也是主战场。2003年6月,习近平亲自倡导和主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千万工程”,点绿成金。浙江全域打造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40年保持全国各省区首位。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华市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考察调研时说,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要再接再厉,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
改变的不光是山乡。本世纪初,海洋资源丰富的浙江,一度面临“东海无鱼”的境况。
在2003年5月16日举行的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治理修复海洋环境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以全新方式“耕海牧渔”,浙江持续修复“蓝色粮仓”。2008年,浙江发布《浙江省碧海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海洋生态修复的省份;严格落实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率先实行八大水系统一禁渔,持续开展八大水系和近岸海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近年来,大黄鱼、梭子蟹等渔获数量明显增加,八大水系土著鱼类种群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听村里的农创客说“葡萄一串最高卖出268元”时,他高兴地说,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生机勃勃的余村,联动1镇2乡23个村践行“先富带后富”。2024年,“大余村”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次,24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印证着习近平对“两座山”关系三个阶段的阐释——从“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潮新闻 记者 王世琪 施力维 祝梅 胡静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