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宁夏银川,一家人出去旅游,茶摊老板送了3把蒲扇,大人扇扇子时,9个月宝宝也学会了,没事就拿出来扇,一开始家人还觉得可爱,直到妈妈发现小孩手关节有个疙瘩,带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腱鞘囊肿,妈妈吐槽:小孩得了个老年病,出乎意料! 宝宝的右手腕突然多了个硬块那天,距离茶摊老板送蒲扇刚好过去两周。 妈妈给孩子换纸尿裤时,指尖蹭到掌根处,绿豆大的凸起硬邦邦的,像埋了颗米粒。她心里一紧,前晚给孩子洗澡时还没这东西,怎么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 回想起这两周,蒲扇几乎成了宝宝的玩具。第一次见大人扇风,他就伸出小手抢,攥着扇柄来回晃,扇面拍打在婴儿车扶手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响。 爸爸觉得新奇,举着手机录了段视频,小家伙晃得更起劲,直到扇柄从汗湿的小手里滑落。家里人都笑,说这孩子学得快,才9个月就懂扇扇子降温。 之后宝宝醒着的时候,手里总攥着把蒲扇。 爬爬垫上,他用膝盖顶着往前挪,另一只手举着扇子乱挥;被抱在怀里,就对着大人的脸扇,风没多少,扇柄倒总磕到下巴;连夜里醒了哭,递过扇子也能安静片刻,小手在黑暗里摸索着扇柄,攥得紧紧的。 妈妈那时只觉得是孩子依赖新玩具,从没多想——那么轻的蒲扇,能有什么影响? 发现硬块的第二天一早,妈妈就带着宝宝去了医院。儿科诊室里,医生捏着孩子的手腕轻轻转动,宝宝睁着大眼睛看,没哭也没闹。“腱鞘囊肿。” 医生松开手,在病历本上写字,“反复做同一个动作,肌腱和腱鞘磨得太厉害,积液鼓起来了。” “可他才这么小……”妈妈的声音发颤,“这不是老年人常得的病吗?”医生抬头看她:“跟年龄没关系,跟动作频率有关系。 你想想,他是不是总用这只手做一样的动作?”妈妈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画面:宝宝攥着扇柄使劲摇,指节因为用力泛白;扇子掉了,哼唧着非要捡起来继续;甚至有次睡着,手里还松松地握着扇柄。 回家路上,她翻出爸爸拍的视频,放慢速度看。宝宝的小手还握不牢扇柄,只能用整个手掌箍住,每一次挥动都要调动胳膊和手腕的全部力气,扇面摇摇晃晃,手腕跟着别扭地翻转。 她这才意识到,大人扇扇子是手腕轻转,孩子却是用整个肢体在“较劲”,就像用小力气反复掰一根嫩树枝,看似不重,次数多了总会出问题。 育儿群里的消息弹个不停。有位妈妈说,她家孩子总爱拧矿泉水瓶盖,一天拧几十次,后来小拇指肿得像个小红萝卜,医生说是肌腱劳损。 另一个家长晒出照片,孩子因为总掰手指关节玩,指根处也长了类似的小疙瘩。 “婴幼儿的关节囊还没长结实,就像薄玻璃,老敲肯定会裂。”一位儿科医生在群里留言,“重复动作带来的磨损,比成人严重得多。” 蒲扇被收进了柜子最深处。宝宝哭闹着要,妈妈就换了软布做的玩具扇,可他还是习惯攥得很紧。她开始每天给孩子揉手腕,用温热的毛巾敷,看着那绿豆大的硬块慢慢变软、变小。 每次揉的时候,心里都像被什么东西揪着——那些被家人夸“机灵”“厉害”的瞬间,原来都是在悄悄伤害这双还没学会抓筷子的小手。 复查那天,医生说囊肿在消退,但要彻底避免重复动作。妈妈抱着宝宝走出医院,小家伙的手在空中抓来抓去,没了蒲扇,倒显得自在。 她突然想起茶摊老板递蒲扇时说的“天热,给孩子扇扇凉快”,那时只觉得是好心,现在才明白,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不合适的“模仿”可能变成负担。 现在家里人看见蒲扇就会提醒:别让孩子碰。爸爸删了那段视频,说看着心疼。 妈妈把医生的话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宝宝的骨头像豆腐,再轻的重复动作,多了也会碎。”她想,以后不管孩子学什么,都得先想想——这对他的小身体来说,是不是太用力了?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学东西快,是大人没注意到他们在用超出能力的方式“较劲”。 就像那把蒲扇,大人觉得轻巧,可对9个月的宝宝来说,攥紧再挥动的每一下,都是对嫩关节的考验。 信息来源:【9个月大#宝宝模仿大人扇扇子扇出腱鞘囊肿# 】——中国吉林网
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宁夏银川,一家人出去旅游,茶摊老板送了3把蒲扇,大人扇扇子时
烟雨杏花村
2025-08-15 16:57: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