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何香凝在逃港途中,忽被“海匪”逼停,船长绝望至极,何却镇定道:告诉他们,

熹然说历史 2025-08-15 23:17:04

抗战时,何香凝在逃港途中,忽被“海匪”逼停,船长绝望至极,何却镇定道:告诉他们,我何香凝在这,要劫就来! 1941年香港沦陷,64岁的何香凝在逃亡途中遭遇”海匪”开枪逼停,船长吓得六神无主。可这位见过大世面的老太太却异常镇定,主动报出姓名要对方”要劫就来”。这话一出口,“海匪”们的反应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已经不再安全。日本官兵开始大肆搜捕香港居民住宅,专门逮捕隐匿在香港的反日人士。何香凝的丈夫廖仲恺曾经是国民党左派领袖,她本人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多次组织民众抗日,这次日本人的搜捕名单上就有她的名字。 何香凝住在一间偏僻的居民楼中,直到大肆搜捕的第三天,何香凝的住所才出现了日本军官。日本人一脚踹开房门,当时何香凝正在用扫帚打扫卫生。面对气势汹汹的日本军官,何香凝却异常冷静,用一口流利的日语说自己是给房主看家的老太太,房主一家早就逃到南洋去了。 日本人试探性地问她上野公园的樱花几月开花,何香凝几乎是立刻就答上来了”三月初”。原来何香凝年轻时在东京美术学校读过几年书,对日本的风土人情很了解,加上她佝偻矮小的身材和流利的日语,日本军官竟然相信了,以为眼前这个女人不过是个日本老太太。 当天晚上,何香凝就在地下党员谢一超的帮助下离开了香港,他们搭乘的是一艘香港运煤船。为了躲避日军的海上搜查,船上的人都用了假名字。出港的时候还算顺利,船很快就离开了香港近海,朝着北边开去。 可当煤船即将到岸的时候,却突然响起了枪声。“砰砰砰”连着三声枪响打破了海面上的平静,船上顿时一阵骚乱。船员们吓得要命,都以为是遇上了日军或者伪军,有人绝望地叹道:“不是日军就是海盗,看来是回不去了!” 这时候,何香凝却攥紧了拳头,好不容易从日本人手里逃出来,绝不能不明不白地死在海上。她仔细听了听枪声和对面船上人说话的声音,凭着多年的经验判断,对面的不是日军,更不是普通的海盗,而是当年淞沪会战部队下来的残兵。 船长知道何香凝的身份,焦急地问她该怎么办。何香凝却异常镇定,对船长说:“去告诉他们,何香凝在船上,要劫就上来。” 船长按照她的意思对着对面船只上的人传达了话语。对面一听到”何香凝”这三个字,立刻激动地询问道:“可是给十九路军送过棉衣的何香凝先生?” 原来这伙”海匪”真的是淞沪会战时期退下来的老兵,他们不少人在战场上受了伤,国民党政府没给伤亡抚恤金,不少人只能扛起枪当了海匪谋生路。但他们主要是劫富济贫,从来不滥杀无辜。 淞沪会战那场守卫上海的仗,打了整整三个月,战士们缺衣少食。那年何香凝带着五大卡车的棉衣和罐头,把一件件棉衣亲手递到了战士们的手里。有一个战士的脚趾头受了伤,却只用两块破布缠着,何香凝当即脱下了自己的羊毛袜,给战士裹住了脚趾头。 当年何香凝对十九路军的恩情,没有一个将士会忘记。这些战士后来加入了东江纵队,现在负责在这片海域搜查日军探子。他们认出何香凝后,不但不会动她一根汗毛,反而把船上的物资送了过去,还给船长指了条安全的航道。 何香凝感怀之余,挥笔疾书,在游击队送来的奶粉袋子上赋诗一首:“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在这些战士的帮助下,何香凝等人顺利安全靠岸。平安回到大陆后,何香凝于1943年4月抵达桂林,继续坚持民主抗日活动,在桂林组织了”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 日本投降后,年近七十的何香凝四处奔走,推动国内的和平发展,并且号召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48年,她参与创办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余生。 1972年9月1日,94岁的何香凝在北京医院病逝。她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帝制到共和国的历史巨变,那次海上的惊险经历,不过是她传奇人生中的一个片段,却充分展现了这位巾帼英雄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胆识。 一句”要劫就来”背后,是何香凝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多年积累的威望。你觉得在那个动荡年代,像何香凝这样的女性革命家还有哪些让人敬佩的品质?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