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致敬、礼炮轰鸣:特朗普超格礼迎普京,欧乌盟友心在滴血 这场美俄六年来首次最高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8-16 12:26:47

战机致敬、礼炮轰鸣:特朗普超格礼迎普京,欧乌盟友心在滴血 这场美俄六年来首次最高级别接触,按理说该谨慎、该低调、该政治正确。但特朗普没有。迎接普京的不是国务院副官,不是外交官团队,而是他自己——亲自站上了军机跑道,等在红毯尽头。 普京走下舷梯,礼炮齐鸣,B-2轰炸机和F-22战斗机呼啸而过。这不是常规外交礼节,这是实打实的“军礼致敬”。特朗普在一旁鼓掌,还朝普京行了个礼。这一幕,够让布鲁塞尔和基辅的心凉几分。 从“野兽”车内密谈开始,美欧早已警铃大作 普京刚落地,就被请上了“野兽”——美国总统的专车。翻译被留在了车外,这种安排在西方外交圈属于“最高风险”信号。两位领袖在车后座独处交谈,没人知道他们具体说了什么,只能猜测。普京懂英语,特朗普从不讲外交术语,这种组合决定了——他们想谈什么,就能谈成什么。 这正是欧盟最怕的。普京带着战争压力而来,特朗普则带着“我能结束战争”的竞选旗帜——两人背后没有多大共识,但正因为彼此孤立,这反倒成了一种默契的接近。 更敏感的是临时加设的记者合影环节。本来打算安静过场,但几位西方记者当场炸了场: “普京总统,你还要继续杀平民吗?” “特朗普总统,你真信任这个人?” “你会不会为了停火给他地盘?” 问题尖锐,现场失控。特朗普略显尴尬,普京直接提高音量反击,整个峰会火药味在正式谈判前就已经弥漫。 三对三闭门会,谁才是主动方? 原计划是一对一小范围私谈后,再由团队加入。但最终,美俄临时改成“三对三”闭门磋商。美方出动特朗普本人、国务卿鲁比奥和俄问题特使维特科夫;俄方则是普京、拉夫罗夫和乌沙科夫。这不是正式谈判规格,更像是“直奔主题”的策略会。 拉夫罗夫在会前就放出话来:“他们一定会在部分领域解除制裁,这是毫无疑问的。”这番话不是说给俄罗斯人听的,而是释放给西方情报圈。 特朗普出发前也没遮掩:“我希望今天能结束流血,如果不能,我会非常不高兴。”他还补了一句:“如果谈不成,我就回家。等着俄罗斯的,将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话很特朗普,但问题是,普京信吗?欧洲信吗?泽连斯基能信吗? 双方各怀心思,真正的交易筹码不在乌克兰 从这次会面的姿态看,特朗普给足了普京面子。这不是单纯的“个人风格”,而是一个信号:美俄重启某种默契,而乌克兰只是背景板。 普京的战略很清晰:要价高得离谱,知道美欧乌都接受不了。他真正想要的,是制裁松动、外汇渠道解冻,哪怕只是部分。战争不必结束,只要能让俄罗斯喘口气,那就是阶段性胜利。 特朗普则需要“和平”的标签。他眼下最大的对手不是拜登,而是对他“搅局外交”的质疑。拿下这场会谈的成果,是他竞选的门面工程。他想要停火协议,哪怕是虚晃一枪的“框架共识”。 这也解释了为何他提前对泽连斯基打了“预防针”——可能要在领土问题上做出“困难决定”,并表示美国“可以考虑”提供安全保障,但“不是北约”。这说白了就是准备做局,给乌克兰“卖个面子”,也给俄罗斯台阶下。 阿拉斯加不是中立地,它是意图本身 选择阿拉斯加开会,不只是因为它是美俄之间距离最近的“点”,它还是冷战时期的监听哨和拦截前线。这是一场“象征性会议”最合适的舞台。 美国财政部临时暂停部分对俄制裁,截止日期是8月20日。这不叫巧合,更像是定好的“窗口期”。特朗普押注的是这五天内能谈出点动静,哪怕只是个共同声明。 但全世界都明白——真正的协议没那么容易。普京的底线在于乌克兰“去军事化”与“领土问题确认”,这对美国和欧盟都是政治毒药。而特朗普的底线,则是选票和面子,能签出什么文件并不重要,只要镜头能用。 乌克兰的困局,才刚刚开始 泽连斯基在Telegram上发文:“现在是结束战争的时候了……我们指望美国。” 但这句“指望美国”,真能让他放心吗?特朗普已经明示,美方可能不再坚持北约路线,也可能不再支持乌克兰“收复全部失地”。 乌克兰正被挤进“交换筹码”的位置——而对任何被大国谈判决定命运的小国来说,这都是最危险的位置。如果谈判失败,泽连斯基将面临彻底失去美国支持的可能;如果谈判成功,他也很可能要面对国内的政治清算。 阿拉斯加的握手带不来春风,它更像是暴风雨前的静默。而这场会谈,无论结果如何,注定会改变接下来乌克兰的每一个决策。 参考资料: 《俄乌总统会晤登场 普京专机抵达美国 特朗普亲自迎接》央视新闻 《特朗普与普京会晤 B-2轰炸机编队飞越仪式现场》环球时报

0 阅读:1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