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房屋已经失去了金融属性,又不具备居住属性,下跌是不可避免的,当下跌的趋势一旦形成,每一次的横盘或者是上涨都是下跌中继的反弹。 从2021年9月高峰期至今,中国香港楼市平均价格已下跌近30%。香港房地产以前只升不跌的理由,是其根本是国际资本炒卖避险等用途投资工具,主要是港九甲级商厦和豪宅物业,以至一般市民住宅也因此受惠,各有各炒,但目前国际资本远离香港楼市,内地资本亦无能为力托起港楼市,仅靠中产刚需自住及放租难以支撑。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香港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宗数已达40741宗。 这一数字相比2024年第四季度末的38389宗,环比增加了约6.13%,创下了自2003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新高,达到近22年来的最高水平。涉及的负资产按揭贷款金额也相应上升,达到2059亿港元。 香港人负担不起高楼价的原因 香港失业率走高,能够提供高薪的金融行业没以前风光,今年港股走强让金融行业回血,但很多银行仍在变相裁员。 部分有能力购房的中产人群部分移民甚至抛售香港物业。新港人最终留不留是个很大的问题。高才签证近乎进入烂尾阶段,实际签证和能来港生活的人可能只有1/10,还有部分注册公司走流水不来港生活。 来港人才很快发现香港机会很少,找到一份能让全家生活的工作不易。为了所谓的教育,香港祛魅之后有很多人离开。事实上很多人拿了香港身份证很少再来香港。 楼价有序下调或是利好 香港想有吸引力和重新发展的动力,房地产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房价已透支了香港的未来,香港的房价能够回到1999年基准100的水平,香港才能重新吸引全球的视线和资金。 香港近年来在住宅土地供应方面展现出更具策略性的调整方向,推售项目以中小型地皮为主,并选址于配套成熟地区,务求在稳定供应的同时提升市场承接力。 香港目前的政策本身即希望楼价不再疯涨,希望有序下调,达至相对合理负担水平。然后继续加大土地供应,压抑炒楼炒房,减低租金占成本比率。短期对投机者来说,可能是没顶。长期对社会整体发展、经济健康度、社会稳定性,对社会下步由治及兴,存在利好。 按照香港特区政府土地注册处数据,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当地私宅买卖登记共录得成交26501宗,涉及金额约2218.4亿港元,较2024年下半年的23112宗及2075.3亿港元分别上升15%及7%。登记量和金额均呈现一定向好迹象。 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7月29日公布楼价指数,2025年6月私人住宅售价指数报286.7点,连升3个月,累计升幅0.63%。租金指数则月环比升0.3%,连升7个月,属2019年9月后的新高。 今年前7个月,香港一手住宅成交合计11339宗的成绩,比去年同期的9866宗多出近15%,已占去年全年15714宗的72.2%。业内普遍测算,只要未来五个月保持月均1600宗水平,全年即可冲破1.9万套,同比增长超两成。 不要忘记,内地购房者是香港楼市的重要参与者。根据中原地产统计,自2024年3月至2025年5月,全港录得逾6.3万宗私人住宅买卖登记,其中以普通话拼音登记的买家约1.55万宗,包括一手7361宗及二手8188宗,占比约25%,即是平均每4个买家就有1人是内地人。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香港地产-住宅历经7年后迎来转折》报告预测:香港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周期开端,这个周期或持续四至五年。2025年下半年香港房价将增长2%,支撑这一判断的基本面因素“坚实而多元”。 香港楼价自2021年以来的下跌趋势或将中断。
楼市迎来重磅消息,北京连夜出招,全国楼市的转折点真要来了吗?从8月9号开始,无
【18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