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德莱恩,马克龙等对于美俄会晤的表态来看,各国估计越看越清楚,欧洲的实力很虚,正在越来越被边缘化。今后,欧洲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下降。美欧关税战,欧洲跟美国达成的协议,欧洲近乎是投降,完全没有让人看见美欧是一个对等的存在。 冯德莱恩和马克龙在美俄会晤前的表态,说是“外交支持”,不如说是在向美国讨要一张谈判桌的入场券。可结果呢?美国和俄罗斯在阿拉斯加谈得火热,欧洲连端茶倒水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新闻发布会后发个不痛不痒的联合声明刷存在感。 更讽刺的是,欧洲在美欧关税战中的表现,简直是把“投降”两个字写在了脑门上。美国说要征15%的关税,欧洲立刻点头哈腰;美国要求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和武器,欧洲连还价的勇气都没有。这种协议哪里是贸易谈判,分明是美国拿着刀架在欧洲脖子上签的城下之盟。 德国汽车工业被关税压得喘不过气,法国军工企业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向美国,可欧洲领导人还得强颜欢笑说“这是最好的结果”。这让我想起了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只不过现在的“租界”换成了美国的军事基地,“赔款”变成了真金白银的投资。 军事上,欧洲更是把“寄生”两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北约的指挥权在美国手里,欧洲的战斗机是美国造的,连核武器的钥匙都在美国人兜里。俄乌冲突打了三年,欧洲号称要支持乌克兰,结果连100万枚炮弹都凑不齐,最后还得靠美国和韩国的生产线救场。 这种依赖到了什么程度?丹麦转移乌克兰的苏联图纸,表面上是在搞军工合作,实际上是在给美国的军事工业体系输血。欧洲的国防部长们开会时慷慨激昂,散会后却发现,自己连乌克兰造船厂的螺丝钉都做不出来。 科技领域的差距就像一道鸿沟,欧洲连填沟的土都没有。美国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呼风唤雨,欧洲却连一个能打的公司都拿不出来。德国为了建芯片厂,把气候基金都掏出来了,结果钱都进了英特尔和台积电的腰包,本土企业只能喝点汤。更可笑的是,欧洲一边严防中国科技企业,一边眼巴巴地看着美国收割自己的科技人才,这种“自残式”竞争,简直是在给美国递刀子。 最可悲的是,欧洲明明知道自己在被美国一步步掏空,却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美欧关税战让欧洲的工业元气大伤,俄乌战争又吸干了欧洲的财政血液。当美国决定结束战争时,欧洲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利益被牺牲,连抗议的声音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这种全面溃败,让欧洲在全球格局中越来越像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未来的世界舞台上,欧洲可能连跑龙套的机会都越来越少,只剩下冯德莱恩和马克龙在聚光灯外,对着空荡荡的观众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些无人在意的“战略自主”口号。
欧洲索要8万亿战争赔款,俄罗斯:要么继续打,要么免谈在美俄领导人会晤前夕,欧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