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萧克不顾反对处决一司令员,不料宋时轮、邓华相继弃他而去。说起萧克,就不得不说被他处决的高志远。这两人之间的争议,不论过去多久,总会被人翻出来说事,有人说萧克应该杀了高志远,也有人说不应该。这具体是个什么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9年4月27日,河北涞水山南村打谷场。 高志远反绑的双手勒进麻绳,他盯着土墙上新刷的“抗日必胜”标语,喉结滚动了一下。 行刑队拉栓声响起时,远处山坡上,宋时轮一脚踹翻弹药箱,邓华攥着未签字的处决令,指节捏得发白。 三小时前,军政委员会表决室里,马辉之的茶杯在桌面磕出闷响: “通敌证据确凿!” 萧克钢笔尖悬在名册上,伍晋南低头摩挲着袖口补丁。 窗外,高志远支队的士兵正拆下绑腿,把干粮塞进包袱。 时间闪回1938年滦县火车站。 梅津美治郎专列进站时,高志远戴着油污厨师帽,托着银盘穿过宪兵队列。 汉奸刘佐周谄笑着躬身迎客,高志远袖中柯尔特手枪顶住他后腰连发三枪。 血溅上日满亲善旗的瞬间,他翻窗跳进货车道,子弹追着脚跟打进枕木。 次日天津《益世报》头版标题:“十万悬赏索命人”,配图是刘佐周镶金牙的遗照。 冀东暴动烽火连天时,宋时轮的四纵正穿越燕山隘口。 侦察兵回报: “高司令的人马拿下迁安!” 邓华摊开地图,迁安铅笔圈旁已添八个红点。 庆功宴上,高志远用刺刀撬开日军罐头分给战士,自己嚼着硬馍——他变卖的最后一块祖田换了这批军火。 月光照着他磨破的绸缎马褂,那是高家少爷最后的体面。 西撤争议夜,李运昌的旱烟袋在油灯下明灭: “五万子弟兵离了冀东水土,就是离水蛟龙!” 宋时轮指尖戳着地图上日伪集结标记: “平原游击是送死!” 高志远沉默削着树枝,突然削断刀尖: “我立过军令状带他们回家。” 最终决议刻在桦树皮上传令:主力西进,留三支队在冀东断后。 平西的雪淹没脚踝时,高志远支队的炊事班长跪在雪地里: “司令,二狗子他娘被鬼子吊死村口了!” 士兵们围着冻硬的窝头,眼里的火苗映着冀东方向。 高志远闯进军政委员会,羊皮袄抖落冰碴: “给我半个月,打回滦河筹粮!” 萧克毛笔顿在花名册“高”字上,墨汁洇开乌云。 指控来得像场暴雪。 秘书陈飞的揭发材料里,写满与吴佩孚信使密会的日期。 最致命那条:高志远托吴佩孚搞经费时笑言“回冀东当土皇帝”。 审讯室里,高志远盯着陈飞领口新换的铜纽扣: “去年刺杀刘佐周的路线图,是你画的吧?” 陈飞别过脸,袖口蹭掉桌沿灰。 吴佩孚北平宅邸此刻正演着荒诞剧。 日本特使递上金条清单,吴大帅拄着龙泉剑打哈欠: “老夫只收车马费。” 记者会上他突然抢过讲稿撕碎: “还我东三省!” 满场镁光灯乱闪,翻译官冷汗浸透和服衬领。 这些北平来电,被归入“无关卷宗”锁进挺进军档案铁柜。 枪响后第七天,高志远支队营地空了大半。 留守士兵用刺刀在松树干刻“还我司令”,树胶混着血珠往下淌。 邓华带着调令离开时,驮马背上绑着十一支队军旗。 宋时轮在延安窑洞收到消息,砸了半罐缴获的日本清酒,玻璃渣嵌进抗大土墙。 1942年番号撤销那天,萧克把挺进军关防埋进西山。 黄土盖上铜印时,三百里外滦河畔,李运昌的部队正拔除日军炮楼。 他腰间别着的,还是高志远当年送的勃朗宁。 2014年滦南多余屯村,花岗岩纪念碑揭红绸瞬间,鸽群掠过青纱帐。 宋崇实抚过碑文“冀东抗联总司令”时,邓欣将野菊放在基座。 风穿过玉米叶沙沙响,像当年五万暴动者的脚步。 放羊老汉蹲在田埂嘀咕: “高司令要活着,该是宋将军那般年纪喽。” 羊鞭指处,新修的水渠波光粼粼,渠名牌“志远渠”三个字,在烈日下烫得晃眼。 主要信源:(国防军事】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
1939年,平西司令部,宋时轮率1500战士包围会议室,与萧克对峙,萧克气道:“
【7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