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拒绝借宿被杀的重庆男子只有32岁,他本人在工厂上班,家中有2个孩子,是一位疼爱子女的好父亲。实在没有想到就因为正常拒绝陌生人的无理要求,惨遭杀害,真的是太让人痛心和愤怒!而且持刀杀人的男子很年轻,只有19岁。 冰冷的刀锋刺穿的不仅是一个父亲温热的胸膛,更戳破了我们社会最脆弱的道德底线。那个19岁的行凶者挥刀时,可曾想过面前这个32岁的男人,是两个孩子等待回家的爸爸?可曾想过工厂流水线上还有他未完成的工作服?可曾想过出租屋里留着半碗没喝完的醒酒汤? 监控录像里摇晃的画面让人窒息。19岁的年轻人理直气壮地要求借宿,被拒绝后竟掏出随身携带的刀具。这位重庆父亲做错了什么?他不过是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家庭领地。可某些人已经把"被拒绝"当成不可饶恕的侮辱,把"不如意"视为拔刀相向的理由。更可怕的是,这种极端案例背后藏着扭曲的社会心理——我想要的就必须得到,否则就是全世界对不起我。 19岁本该在校园里挥洒青春,现在却成了手染鲜血的杀人犯。教育专家指出,00后犯罪呈现低龄化、突发性、残忍化三大特征。多少家庭在教育中只注重分数,却忘了告诉孩子:被拒绝是人生的常态,克制才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两个破碎家庭正在承受怎样的煎熬?遇害者妻子要如何向孩子解释"爸爸不回来了"?凶手父母要怎样面对培养出杀人犯的耻辱?这些痛苦本可以避免——如果当时有人教那个少年控制情绪,如果有人没收那把凶器,如果我们的社会对暴力倾向更零容忍。 法律会给出公正判决,但再严厉的刑罚也换不回孩子的父亲。我们真正该思考的是,为什么总有人把暴力当作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商场里随处可见的刀具销售,短视频平台泛滥的暴力内容,酒桌上灌输的"不能吃亏"观念,都在无形中滋养着犯罪的土壤。 那位父亲再也听不到孩子喊"爸爸"了。他生前最后一个决定,是保护家人免受陌生人的侵扰,这本该值得尊重。可某些人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边界感,把别人的忍让当成软弱,把礼貌拒绝视为挑衅。这种扭曲的认知,正在把多少普通的夜晚变成血色悲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遇害男子 重庆持刀
这次只说两个孩子哪天出生!许敏的孩子是6月15日!只有一次被周律师说错,故意说成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