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非洲,中国不会再当冤大头!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加油站前,等待加油的车队蜿蜒三公里,黑市油价飙升至每升4美元,这是2025年3月军政府驱逐中石油高管后触发的全国性油荒。 当“资源民族主义”的狂热取代理性合作,尼日尔不仅将自身经济推入深渊,也让中国彻底告别了“冤大头”的角色。 22年间,46亿美元的投入、2000公里输油管道的铺设、津德尔炼油厂的建成投产,让尼日尔从“无油国”转变为能源出口国。石油产业贡献了10%的GDP和60%的外汇收入,1.2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3000个间接岗位,更让偏远村庄点亮了电灯,农民用得起拖拉机。 中国工程师在50℃高温中坚守,用技术填补了尼日尔的空白,而当地工人1200美元的月薪已是公务员平均收入的6倍,足以撑起一个家庭的体面生活。 然而,尼日尔军政府的算盘却打错了方向。2024年财政危机爆发,军政府为填补窟窿,将中国工程师的合理薪酬污名化为“剥削”,以薪资争议为借口驱逐中企,实则觊觎石油资源。 他们效仿马里、布基纳法索的国有化套路,企图将分成比例从15%提升至30%,甚至索要炼油厂股权。这种“资源讹诈”不仅无视中方的技术投入和民生贡献,更践踏了契约精神。 驱逐令的恶果迅速反噬。津德尔炼油厂停摆,70%石油产能归零,加油站断供,黑市油价三天暴涨300%。经济雪崩式坍塌:公交停运、工厂停工、医院手术因断电中断,本币贬值,外国资本撤离。 更讽刺的是,军政府寄予厚望的瓦格纳集团因技术依赖中国而束手无策,水电站因缺乏维护停摆,全国60%电力供应崩溃。失业率飙升22%,15万家庭陷入赤贫,边境偷渡潮汹涌。尼日尔从“能源命脉”的掌控者,沦为国际笑柄。 短视的民粹主义狂欢,终将让民众为政客的贪婪买单。中国不再是任人拿捏的“冤大头”,未来合作必将以更坚实的保障机制为前提。 当技术、资金与责任感遭遇背叛,抽身离场的中国工程师留下的,不仅是油荒的阴影,更是一个国家因自毁长城而陷入的黑暗深渊。 尼日尔的悲剧证明:真正的资源觉醒,是珍惜合作伙伴的诚意,而非将互利共赢扭曲为“零和博弈”。 中国离去后留下的废墟,将成为所有追逐短视利益的政客面前永恒的警示碑。 对此,大家怎么看?
一则消息:中国援建的尼日尔凯大吉水电站在投产前夜突然停摆。网友直呼:再也不当冤大
【57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