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村民居然端来一碗猪食,没想到,何家庆不仅没生气,甚至接过那碗猪食,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8年的西南深山,暮色沉沉,村子里静得只听见犬吠,一个消瘦的身影推开低矮的木门,脸色惨白,肚子里空得像拧紧的皮鼓。 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上一顿正经饭了,实在扛不住,就硬着头皮问能不能给点吃的,村民从灶屋里翻来翻去,只找出一碗糠皮和菜渣搅成的糊糊,平日都是舀到猪槽里喂牲口的。 那人端到他面前时满脸不好意思,他盯着那碗东西,手指忍不住颤抖,接过来一口一口往嘴里扒拉,泪水不停往下掉。 这一碗“猪食”,成了他一生最难忘的饭,吃下去的不是粗糙的糊糊,而是他与这片土地的苦难彻底连在了一起,这个人,就是安徽大学的老教授何家庆。 如果要明白他为何能放下体面,就得从少年时说起,1949年,他出生在安庆码头边,母亲早早离世,父亲靠一辆破板车拉煤支撑全家,屋里一贫如洗,孩子常常吃不饱,冬天衣服也挡不住风。 可父亲死心眼似的认定,有书念才有出路,哪怕自己弯了腰,磨烂了手,也要把孩子送进学堂,一路走来,学费不是靠自己攒的,而是靠老师的凑份子,同学们的零钱,邻居的旧衣旧鞋。 父亲把这些恩情全写在一张张香烟纸上,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是共产党供你读书,要记得帮过咱的人,小小的何家庆听进去了,他心里压下一个重誓:别人给一捧土,我一定要还一座山。 这份心思支撑着他日后的种种“疯劲”,1984年,他钻进大别山,背着一个破布袋,自己掏光多年积蓄,父亲还把一辈子拉板车攒下的毛票全数塞给他。 他在山里走了大半年,翻过三百多座山峰,双腿被蚂蟥咬得血水直流,暴雨夜里只能和牛挤在一间棚子里,摔下山崖时差点丧命,却依旧咬牙往前走。 一路上,他看到山民们守着大片猪草发愁牲口没吃的,把珍贵的树苗种在见不着太阳的坡地,他忽然明白,山里人缺的不是力气,而是知识和方向。 等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出山时,身上的衣裳已经破烂不堪,可他带回了近万份植物标本,也带回一个更坚定的念头:扶贫要先扶脑子。 几年后,他被派到绩溪县当科技副县长,这个县长不坐办公室,天天骑辆破自行车钻山沟,裤腿一卷就下地,衣服上补丁摞着补丁,他组织“野草展览”,让老百姓第一次知道脚下随处可见的野草是宝贝。 他蹲在蚕房里手把手教养蚕新法,洪水来时掏出自己的钱帮农户抢救桑苗,最重要的是,他引进魔芋,自己掏腰包买种子试种,丰收后带着几百户农民跟着一起种,大家终于有了真金白银的收入。 离开那天,乡亲们自发堵住去路,只为送他一面写着焦裕禄式县长的锦旗,可这些并没让他停下来,九十年代末,他听到西部比大别山还穷,就再也坐不住。 1998年春天,他背起一个旧帆布袋,里面放着家里全部积蓄两万七千多块和一份国家的扶贫文件,给家里留下信后悄然离开,他要去八个省,走一百多个县,把魔芋的种子播进更深的山沟沟。 这趟远行几乎要了他的命,三百多天里,他走坏了十几双鞋,双脚常年溃烂,血泡叠着血泡,走到云南深山时,饿得眼冒金星,就发生了那一幕:他讨来的不是米饭,而是一碗猪食。 他没推开,也没愤怒,而是泪流满面地吃下去,那一刻,他真正感受到贫困刺骨的寒冷,也感受到村民在困苦中的淳朴善意,正是这一碗难以下咽的东西,让他更坚定,要把农民带出这样的日子。 一路上,他也遭过抢劫,被骗去矿场砸石头,病倒在重庆的村落,靠陌生人一碗鸡汤捡回命,山里人开始以为他是骗子,后来却心甘情愿宰了自家母鸡熬汤给他补身子,年轻人轮流背着他翻山。 信任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他在村子里办培训,教农民如何种魔芋,留下了十几种新品种,等他拖着八十斤的身躯回到合肥,已经形销骨立,连家人都差点认不出来。 他把这一切看得很平静,之后的日子里,他培训了两万多农民,指导了几十家魔芋企业,把一个产业真正扎在了贫困的土壤里,他把自己的奖金和稿费捐出去,资助了许多孩子。 等到癌症晚期,他躺在病床上说自己身上唯一能用的就是眼角膜,要留给山里的娃,2019年秋天,他静静地走了,可他留下的药材林、魔芋田和新起的村舍,都是活在土地上的丰碑。 回头再想起那一碗猪食,很多人会觉得屈辱,可对他来说,那一碗饭不是耻辱,而是和最底层的人民站在一起的见证,他把泪水咽进肚里,也把誓言深深埋在心里,别人给他一捧土,他真真切切还了一座山。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一日一度官方澎湃号——“失踪”305天后,他还活着
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
如梦菲记
2025-08-19 12:19: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