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网上对清朝的风评越来越恶劣?因为大家慢慢回过味儿来了,李约瑟难题从头到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8-19 14:19:52

为什么最近网上对清朝的风评越来越恶劣?因为大家慢慢回过味儿来了,李约瑟难题从头到尾就不是一个难题。很简单,中华文明亡于1644,复国于1912,复兴起始于1949。为什么辉煌了几千年的文明会在近代如此落后,又如此迅猛地崛起?因为根本就不是落后,而是灭亡。 清朝,这个从关外入主中原的政权,骨子里始终把自己当“外来户”。为了维持统治,他们搞了一套“防汉制汉”的策略。比如八旗制度,把满人圈在特殊的体系里,和汉人隔离开来。 这种制度下,满人不用种地、不用做工,全靠国家养着,时间长了整个民族都失去了活力。到了晚清,连八旗子弟自己都自嘲“除了提笼架鸟啥都不会”,这样的统治阶层怎么可能带领国家进步? 而清朝的“永不加赋”听起来是仁政,实际上是把财政逼进了死胡同。官员俸禄低得离谱,七品知县一年才45两银子,连雇个师爷都不够,只能靠“耗羡”加征来捞钱。这种半公开的贪污成了官场潜规则,连康熙皇帝都默认“清官也得吃饭”。 更要命的是卖官鬻爵的捐纳制度,有钱就能买官做,整个官僚体系成了“镀金俱乐部”。据史料记载,道光年间捐官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政府能有什么治理能力? 并且,清朝的文字狱堪称历史之最,从顺治到乾隆,130多起案件牵连上万人。像庄廷鑨《明史》案,不仅作者全家被杀,连刻字匠、买书人都没能幸免。这种恐怖统治下,知识分子只能钻进故纸堆搞考据,没人敢碰现实问题。 对比明朝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主动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清朝的文化环境简直是一潭死水。更绝的是剃发易服政策,强制汉人留辫子、穿满服,这哪里是改个发型,分明是要从根上打断汉人的文化认同。 对外政策上,清朝的闭关锁国彻底把中国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乾隆时期关闭其他口岸只留广州,还规定外国商人只能通过十三行交易,连买本书都要审查。这种自我封闭直接导致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领先世界,可到了清朝,连出海的大船都造不出来。反观同时期的欧洲,正忙着开拓殖民地、发展工业,差距就这么一点点拉开了。 有人说清朝GDP曾经占世界三分之一,可这种农业经济的繁荣根本经不起考验。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清朝的“盛世”瞬间崩塌。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所谓的GDP优势全是虚的,人家用蒸汽机生产,我们还在靠牛耕;人家的枪炮能打几公里,我们的抬枪射程不过百米。这种代差根本不是靠人多就能弥补的。 最让人痛心的是清朝的改革态度,日本明治维新用30年时间实现了从封建国家到工业强国的转变,而清朝的洋务运动搞了30年,最后甲午海战一败涂地。 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清朝统治者根本不想真正改革。他们怕汉人掌握先进技术,怕触动满族特权,所以洋务运动始终停留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表面,不敢碰政治制度和文化根基。 结果呢?买了一堆洋枪洋炮,却培养不出合格的技术人才;建了工厂矿山,却没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在回头看,清朝的统治就像一场漫长的“文明冷冻”。它用高压手段把中国社会冻结在农业文明阶段,当西方工业文明呼啸而来时,我们毫无还手之力。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文明才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活力。 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亡于1644,复国于1912,复兴于1949”。没有清朝的封闭和压制,中国可能早就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哪会有近代百年的屈辱? 当然,我们不能用现代标准去苛责古人,但也不能忽视历史的教训。清朝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固步自封、压制创新,再庞大的体量也会被时代抛弃。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财来自有方之星汉灿烂

财来自有方之星汉灿烂

3
2025-08-19 15:24

腐朽的满清政府必须灭亡,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