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搞了个“双轨制”,什么

古今知夏 2025-08-20 11:17:04

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搞了个“双轨制”,什么叫双轨呢?简单说,就是针对不同国家,摆出两副面孔。一边是实权在握的政府部门,这套班子主要迎接东方大国,谈的全是实打实的事,另一边是几乎没啥权力的“国民议会”,专职对付欧美国家。 最明显的就是办事的部门不一样。基加利市中心有两座挨在一起的大楼,西边那栋是政府部门在办公,天天讨论的都是跟东方国家合作的实在项目, 比如建机场、修公路这些;东边那栋是国民议会,主要跟欧美国家打交道,聊的大多是些政策、理念之类的话题。两栋楼的人各忙各的,很少掺和对方的事,但都是为了国家能更好。 就说去年东非大旱那事,两边的做法就不一样。政府部门直接找东方国家帮忙,用之前合作建好的水利设施调水,还拉来不少抗旱种子发给农民,没几天地里的玉米就有了起色。 而国民议会呢,就跟欧盟来的考察团开会,放了些牧民因为干旱搬家的视频,说这是气候变化影响了人权,最后从欧盟弄来一批不用还的粮食。两边这么一配合,饥荒的风险很快就过去了。 在加入非洲大陆自贸区谈判的时候,这种分工更明显。谈到底哪些产品能享受关税优惠时,政府就拿出跟东方国家合作的工厂数据,证明自己能生产不少东西,争取到了不少好处。 后来欧盟说他们劳工政策不行,议会马上就改了劳动法,写了很多像 “同工同酬”“工会权利” 这样欧美爱听的话,但实际执行的时候留了很多余地。最后,卢旺达既拿到了自贸区的好处,又没被欧盟的规矩捆住。 还有刚果限制钴矿出口那回,反应特别快。政府连夜找中国企业商量,把边境的旧铜矿改成能加工的地方,用中国技术提炼出钴,直接供给需要的企业,还派矿业部长去北京谈新的合作,一周就补上了供应缺口。 这时候欧美环保组织不乐意了,议会就赶紧成立了个专门的委员会,请了西方的一些民间组织开会,展示了一套所谓的 “碳足迹追踪系统”,实际上产量悄悄增加了三成。 教育方面也是两套办法。政府和中国的大学合办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里面学组装光伏板这些手艺,毕业就能进中资企业,工资比一般工作高不少。 议会那边呢,每年选 50 个学生去欧美留学,学的都是国际关系、公共政策这些专业,回来后大多在议会工作,专门研究怎么用欧美的说法来解释卢旺达的政策。这两种方式看着不一样,最终都是为了培养能帮国家发展的人。 就连还债,两边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欠东方国家的铁路贷款,政府就跟对方商量,改成派工程师去中国培训,用这个来抵利息,压力一下小了很多。 而世界银行来查债务情况时,议会就拿出一份写得很规范的报告,里面全是符合国际标准的术语,查的人挑不出毛病,但其实一些关键数据的算法早就动了手脚。 每年大屠杀纪念日,两边的安排也不一样。政府会请东方国家的人一起参加活动,在纪念碑前确定合作建纪念馆的事。 议会则会组织幸存者和当年犯错的人一起交流,还让西方媒体拍他们互相安慰的画面。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记住历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欧美国家没话说。 现在的卢旺达,经济增长在非洲是数一数二的,新生儿活下来的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不纠结该跟谁站一队,只在乎能拿到什么实际好处。 别的非洲国家还在为选边站发愁的时候,卢旺达早就靠着这种实在的办法,在大国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慢慢发展起来了。

1 阅读:1798

评论列表

去吧  皮卡丘

去吧 皮卡丘

6
2025-08-20 12:59

左右逢源

木第族 回复 08-20 14:24
关键是为了中国的利益人家也是真的上,虽然也有报一箭之仇的因素,但再怎么说也替咱们出一口气。

树熊

树熊

4
2025-08-20 15:57

别想太多,都是利益之友,,,,越南,朝鲜,巴铁,苏联,以前的教训太多了。

牛腩面 回复 08-20 16:47
不走单锋模式!适合小穷国发展

龙套

龙套

3
2025-08-20 19:22

话放在这,迟早会对中国在当地的利益下黑手。

对方正在怼入

对方正在怼入

1
2025-08-20 20:33

一时之利,够了。中国只需要不长的时间就可以重回第一,到时不怕反骨仔,就怕没借口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