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台海统一的压力测试基本已经完成,美国的牌也几乎全部打出去了,这次关税战如果顺利结束,中国就完全没有限制了,根本不需要动武,直接用法律对台独分子进行裁决,一个个抓起来,所有与台独有关的产业都必须割离或受到制裁。 两岸这几年的关系,说好听点是 “拧巴”,说难听点就是 “经济粘得要死,政治吵得不停”。从经济上看,两岸早就绑成了 “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 台湾的半导体材料、精密机械零件,得靠大陆的市场才能卖得好;大陆的终端制造、基础工业,也需要台湾的这些产品来配套。 可到了政治上,民进党当局总在搞事情,一会儿推 “去中国化” 教育,一会儿玩 “隐性台独” 的把戏,把两岸的矛盾越搞越僵。 早在 2010 年,海峡两岸就签了个叫 ECFA 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里面有个 “早收清单”,算是给台湾开的 “绿色通道”。台湾的机械零件、化工产品,凭着这个清单进大陆,关税能少一大截。 这部分商品,占了台湾对大陆出口的 15% 左右,直接关系到台湾中南部 20 多万产业工人的饭碗。可民进党当局偏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这下大陆忍不住了。 2023 年,大陆对 ECFA 早收清单做了调整,直接把 12 种石化产品踢了出去。这一脚下去,台湾石化业立马 “躺枪”。 受这影响,台湾对大陆的出口直接降了 12%,不光是石化业,下游的塑料加工、纺织企业也跟着倒霉,整个产业链都在 “过冬”。 其实这次调整,不是大陆随便做的决定,背后还跟横琴粤澳合作区的成功案例对着干呢。澳门之前也面临发展空间小的问题,可自从跟珠海搞了横琴合作区,2024 年 GDP 直接涨了 18%,澳门企业参与的跨境项目占了六成多,中医药、现代金融这些产业都火了起来。 再看台湾,民进党当局不想着跟大陆合作,反而抱着美国的大腿当 “棋子”。2023 年美国搞了个《芯片法案》,逼着台湾半导体企业不能跟大陆合作,就这一下,台湾半导体企业少了 200 亿美元的订单,亏到肉痛。 现在国际上的风向也变了,没多少国家愿意帮美国站台了。 2024 年东盟峰会上,印尼、马来西亚直接表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还说不希望台海问题搅乱区域安全;欧洲理事会主席访华时也说,欧盟不支持 “台独”,想跟中国好好合作。 为啥大家都这么选?因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摆在那。中国已经连续 14 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 年上半年跟欧洲的绿色能源合作就超了 500 亿欧元。 反观美国,想帮台湾找 “替代市场”,结果 2023 年搞的 “印太经济框架”,给台湾企业的半导体订单还不到 30 亿美元,连大陆市场的零头都不够。 台湾内部的想法也在变,尤其是年轻人。2024 年上半年,有 3 万多台湾青年来大陆,通过 “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找机会,比 2022 年多了 45%。这些年轻人做跨境电商、搞文化创意,实实在在尝到了融入大陆市场的甜头。 现在的台海局势,早就不是美国说了算,而是中国用规则定调子。大陆不只是反制台独,更在搭 “制度桥梁”— 用经济规则对接、用区域合作做示范、用法律体系做保障。 就像横琴粤澳合作区证明的那样,只要把 “一国” 的优势和 “两制” 的灵活结合起来,就能比 “单打独斗” 发展得好太多。 未来台湾肯定会慢慢明白,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打破自身的局限,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这不是空话,是澳门的成功、是大陆的良好发展证明的道理。
从“亲中”到“拖统”:国民党为何让大陆民众失望?馆长:很多台湾人认为国民党
【16评论】【12点赞】
光良
直接把台独头头脑脑抓起来送到农厂改造[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