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太大了,西方都淘汰了,我国却还在发展!”这些年,总有人质疑风力发电,有一点被他们说中了,风力发电对西方来说,的确有污染。 造风机需要耗费大量的钢材和混凝土,这些材料得靠传统能源炼出来。 就算成功发电了,可是几十米长的风机叶片到了退役还没法彻底利用,最终不是占地就是埋填,处理起来挺让人头疼。所以风力发电在西方国家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就拿德国来说,风电占供电比例很大,却很早就遇上瓶颈。陆地资源有限,不好再添新设备,成本高的海上项目又让人犯愁。 再加上居民觉得风机噪音扰人、外观难看、甚至说会威胁鸟类,这些声音越闹越响,风电项目要往前推,审批也变得没那么容易。 美国那边发电结构靠着天然气和石油撑着,风电成本高、扩展难,不少人索性对风能兴趣寥寥。 政策变化频繁,导致很多公司也不敢贸然大规模投资。西方国家之所以对风电冷淡,和技术、资源、土地、人心这些现实情况离不开关系。 中国这边的选择则完全不一样,中国用电多,需求大,特别追求清洁能源。煤电解决不了的缺口,就指望风电、光伏这些新路子。 中国风电这几年发展特别快,就是因为国内资源条件好、政策也跟得上。 风机价格下降,发电效率却不断在提高,尤其是在西部和北方,风资源丰富,建场地广阔,风机几乎哪里都造得起。 最关键的是中国想要尽快解决能源安全问题,风能这种本地出产、可控的能源成了不可或缺的选项。 那风电到底是不是一种值得猛推的能源?它在制造阶段的确得付出一定的环境成本,但要是和煤电比,那点污染根本不算啥。 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比如说环保型材料和叶片回收方法正在逐步推开,未来这些问题大概率会有更好的方法解决。 中国风电年减排量已经赶上好几个欧洲国家的总排放,整个社会空气质量的改善也有它一份功劳。 西方的犹豫不是因为风能真就一无是处,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更多思路可选,不依赖风电也能保供。而中国现在确实没得挑,只能举全社会之力走下去。 目前风电短板不少,但越来越多技术难题在慢慢被攻破。它不完美,却是中国能源转型这场硬仗里暂时离不开的利器。 每一个国家发展风电都有自己的算盘,这种取舍和现实有关,也和未来的目标有关。风电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刀切。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中国已经很强大了?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