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冰袋,也没有顺丰速运,那是怎么快速运输新鲜食物的? 现在网购生鲜特别方便,冷链快递能让水果、海鲜新鲜送到家。 那么古人也有 “快递生鲜” 的需求,而且还琢磨出不少靠谱的办法,从皇室到民间都能用得上。 最有名的就得算唐代用驿马运荔枝了,那会儿杨贵妃爱吃荔枝,可荔枝这东西娇贵得很,摘下来没几天就会坏。 长安离盛产荔枝的岭南千里之遥,想吃到新鲜的,就得靠快马加急送。 唐代的驿站体系特别完善,每隔几十里就有一个驿站,驿站里养着上好的驿马。 运荔枝的时候,驿卒会把荔枝装在特制的竹筐里,竹筐里垫上湿麻布,能保持一点潮气,延缓荔枝变质。 驿马都是挑过的好马,跑起来又快又稳,驿卒骑着马,一路不歇,到了下一个驿站就换马,人也稍微喘口气,接着往下赶。 就这么一匹接一匹地换,尽量缩短在路上的时间,杜牧写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这事。 驿马跑起来扬起一路尘土,杨贵妃看到荔枝送到,开心得笑了,没人在乎这背后跑坏了多少马、累坏了多少人。 不过这种驿马送荔枝,成本特别高,只有皇室才能用得起。 普通老百姓可没这待遇,要是想送点新鲜东西,只能靠自己家人跑腿,或者托顺路的商人帮忙,速度慢不说,还不一定能保证新鲜。 唐代除了运荔枝,有时候还会用驿马送新鲜的鱼、肉。 比如官员们想吃江南的活鱼,就会让驿站帮忙运送,鱼放在装水的木桶里,驿卒一路赶着马,尽量让鱼活着送到目的地,不过能这么做的,也都是有权有势的人。 到了宋代,“快递生鲜” 的办法就多了,还出现了专门的保鲜工具 “冰鉴”。 冰鉴看着像个大箱子,用木头做的,里面衬着锡箔,能防止冰块融化太快,有点像现在的保温箱,不过是用来装冰保鲜的。 夏天想送生鲜,就把冰块放进冰鉴里,再把水果、肉类用透气的布包好,放在冰块旁边。 冰鉴盖严实了,冰块慢慢融化,能保持里面低温,让生鲜不容易坏。要是送的路程远,还会在路上补充冰块。 宋代的冰块大多是冬天储存的,官府会在城外挖个大冰窖,冬天把河里的冰凿下来,放进冰窖里,用稻草盖好保存。 到了夏天,再把冰块取出来卖,不过价格不便宜,普通人家用冰鉴保鲜,得攒点钱才行。 为了让生鲜送得更快,宋代还发明了 “快马令牌”。 这令牌是用木头或金属做的,上面刻着 “加急”“生鲜” 之类的字。 拿着令牌的人,到了驿站可以优先换马,路上遇到关卡,也能直接通过,不用排队检查。 有了快马令牌,“快递” 速度快了不少,比如商人要把南方的新鲜水果运到北方,就会准备好冰鉴和快马令牌。 一路上畅通无阻,水果能比平时早好几天送到,卖的时候也能卖个好价钱。 宋代民间也有专门帮人送生鲜的 “脚夫”,这些人熟悉路线,知道哪里有驿站、哪里能补充冰块。 顾客付了钱,脚夫就会用冰鉴装好生鲜,拿着快马令牌赶路,尽量保证东西新鲜送到。 除了冰鉴,宋代还有别的保鲜办法。 比如送活鱼的时候,会把鱼放在装着水和水草的木桶里,木桶外面包上湿麻布,既能降温,又能保证水里有氧气,鱼不容易死。 送水果的话,会在竹筐里放些树叶,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当时的大城市,比如开封、杭州,街上还有专门卖新鲜生鲜的铺子。 这些铺子会提前跟南方的商人约定,用快马加冰鉴的方式运送水果、海鲜,早上运到,中午就能摆在铺子里卖,老百姓也能吃到新鲜的外地食材。 不过宋代 “快递生鲜” 也有局限,要是遇到下雨天或者下雪天,路不好走,速度就会变慢,冰块也容易融化,生鲜还是会坏。 而且成本比普通运输高很多,一般只有商人或者富裕人家才会经常用这种方式。 古人虽然没有冷链技术,但凭着驿马、冰鉴和快马令牌,也能把生鲜顺利送到目的地。 从唐代皇室专属的荔枝快递,到宋代民间能用的保鲜运输,每一步都能看出古人的智慧,比想象中厉害多了。
古代没有冰袋,也没有顺丰速运,那是怎么快速运输新鲜食物的? 现在网购生鲜特别方
青菀杳声闻生
2025-08-22 10:01: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