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马克:乌不考虑就承认俄罗斯占领举行公投,过去1000天俄罗斯只占领乌1%的领

天天纪闻 2025-08-22 15:18:32

叶尔马克:乌不考虑就承认俄罗斯占领举行公投,过去1000天俄罗斯只占领乌1%的领土,我们有能力继续战斗 8月21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厅主任叶尔马克在接受《晚邮报》采访时表示,乌克兰清醒地认识到俄罗斯已占领部分领土,但绝不会通过公投的方式承认这一占领事实。乌克兰无计划就向俄罗斯做出领土让步举行公投,也不考虑就“俄罗斯新地区”问题开展公民投票。   这一立场不仅是对俄罗斯持续施压的直接回应,更是乌克兰在复杂国际博弈中坚守主权完整的核心战略宣示。从国际法层面看,公投作为领土变更的合法性依据,需建立在完全自愿和不受胁迫的基础上,而俄罗斯自2022年2月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通过军事手段控制乌克兰部分地区的行为本身已违反《联合国宪章》关于禁止使用武力侵犯他国领土完整的基本原则。   乌克兰若在此种背景下举行公投,无异于在枪口下签署城下之盟,这不仅会彻底丧失国际法层面的申诉权,更会为未来类似侵略行为开危险先例。   叶尔马克特别强调,过去1000天的战争中,俄罗斯实际控制的乌克兰领土仅占国际公认边界内总面积的1%左右,这一数据深刻揭示了俄军进攻能力的局限性。   从战场实际来看,尽管俄罗斯在2022年初期凭借突然袭击占据部分战略要地,但随着乌克兰逐步获得西方军事援助并完成战略防御部署,俄军的推进速度在2023年后显著放缓。   以2024年为例,乌克兰全年丢失的领土面积约为3600平方公里,而同期通过反攻夺回的领土仅430平方公里,这看似失衡的数据背后,实则反映出俄军在消耗战中面临的资源瓶颈。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被俄军视为“核心目标”的顿涅茨克地区,仍有30%的领土掌握在乌克兰手中,这使得俄罗斯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彻底控制乌东的战略目标始终未能实现。这种战场上的胶着状态,为乌克兰坚持不妥协立场提供了现实支撑。   在军事策略层面,乌克兰正通过技术创新弥补兵力不足的短板。近年来,乌克兰大力发展机器人防卫系统,计划在2025年底前部署至少1.5万台地面机器人,这些装备不仅承担着后勤补给、排雷等高危任务,还能携带单兵防空系统执行战术打击。   与此同时,乌克兰自主研发的“火烈鸟”远程导弹已投入量产,其3000公里的射程可覆盖俄罗斯境内关键基础设施,这种不对称打击能力迫使俄军在扩大攻势时不得不考虑本土安全风险。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乌军的战场生存能力,更在心理层面重塑了双方的战略平衡——俄罗斯不再能毫无顾忌地推进战线,而乌克兰则获得了更多的战术主动权。   国际社会的持续支持是乌克兰敢于强硬表态的重要依托。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志愿联盟”正推动一项涉及约30个国家的安全保障计划,内容包括派遣士兵、提供防空支持等。   尽管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期表示欧洲应在安全保障中承担主要责任,但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的军事援助仍在持续,仅2024年德国就向乌克兰提供了包括30辆豹式坦克在内的价值27亿欧元的国防援助。   这种国际支持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反映在政治共识上:2023年沙特吉达国际会议上,超过40个国家明确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完整原则,这为乌克兰在国际舆论场中争取到了广泛道义支持。   然而,乌克兰的强硬立场也面临现实挑战。俄罗斯近期加大了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力度,8月22日发动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导致基辅等地油气管网受损,这直接影响到乌军的后勤补给和冬季防御能力。   在前线,俄军通过轮战策略持续施加压力,8月19日对康斯坦丁诺夫卡的进攻已突破乌军部分防线,迫使第93机械化旅在未充分休整的情况下投入巷战。   更严峻的是,乌克兰国内的兵员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填补前线缺口,乌军不仅加大了强制征兵力度,还组建了由激进分子领导的突击部队,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虽能短期提振士气,却可能对长期战斗力造成损害。   在这种复杂局势下,叶尔马克的声明实际上传递了双重信号:对内,它是凝聚民族共识、防止投降主义滋生的政治动员;对外,则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乌克兰仍具备持续战斗的意志和能力,从而争取更多援助。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的强硬并非完全排斥谈判。叶尔马克在2024年10月曾表示,泽连斯基政府禁止的是与普京的直接谈判,而非关闭所有对话渠道。   事实上,国际社会一直在推动各种和平倡议,匈牙利、瑞士等国已提出愿作为谈判中立场所,而美国特使凯洛格近期与叶尔马克的通话也涉及安全保障框架的讨论。但乌克兰的底线十分清晰:任何谈判都必须以俄罗斯撤军为前提,且领土问题不容交易。  

0 阅读:111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