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十朵金花”,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这片革命热土上,以才貌与热忱留下印记的进步女性知识分子。硝烟里,她们的身影或在舞台上、或在书桌前、或在人群中,各自舒展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生命力。 第一位,周苏菲的人生里,藏着跨越国界的深情与长长久久的见证。她早年便投身革命文艺,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时光里,与话剧、电影结下缘分。后来她遇见了美国医生马海德——这位首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两人相伴走过半个世纪,直到1988年马海德离世。岁月格外厚待她,截至2023年的公开报道,102岁的她仍是“金花”中已知最长寿者之一。近年虽少见她公开露面,但她与马海德的故事,早已成了革命岁月里爱情与坚守的模样。 第二位,同为“金花”,苏菲的人生轨迹却更显复杂。她原名叶宜敬,后改名叶群,延安时也在文艺界留下过身影,后来与林彪结为夫妻,只是晚年结局终是让人唏嘘。 第三位,江青的名字总绕不开争议。她原名李云鹤,在延安时做过戏剧指导与演员,因与毛泽东结婚为更多人所知,历史对她的评价,至今仍难有定论。 第四位,鲁艺的学员里,甄璐的身影曾活跃着。她后来与作家刘白羽成婚,日子里既有柴米油盐,也有笔墨书香,她以文艺创作的方式,默默为革命添着力。 第五位,戏剧舞台上,韦明曾留下不少光彩。她参与过《日出》等话剧的演出,台下的生活里,她与音乐家贺绿汀走到了一起,艺术成了两人之间无形的线。 第六位,孙维世的身上,有烈士之后的坚韧,也有艺术的灵气。她是革命烈士孙炳文的女儿,也是周恩来的养女,从苏联留学归来后,她执起导筒,导演了多部话剧。可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女性,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让人扼腕。 第七位,歌唱家李丽莲的人生里,也有几段特别的过往。她曾是活跃的演员,还与共产国际顾问李德有过一段婚姻,后来她投身新中国的文艺管理工作,继续与热爱的事业相伴。 第八位,延安抗大的学员张兰(或作张岚),总以热情干练的模样被人记起,只是关于她的具体事迹,史料里记载得不算多,她的故事像藏在时光里的碎片,等着被慢慢拼凑。 第九位,浦安修是彭德怀元帅的夫人,北平女师大的高材生身份,藏着她的学识与眼界。在延安的日子里,她埋首政治工作,以另一种方式站在革命的队伍里。 第十位,曾宪植的身上有着特别的印记——她是曾国藩家族的后裔,也是叶剑英元帅的第三任夫人。她投身妇女运动,建国后还担任过全国妇联的领导职务,在为女性发声的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这十朵金花,本是各自芬芳的个体,却因延安这片土地、因那个战火纷飞又理想滚烫的时代,被系在了一起。她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带着学识与艺术才华而来,戏剧、音乐、文学、政治……在不同的领域里,她们打破传统女性的束缚,把个人的青春融进了民族解放的事业里。 岁月流转,她们的归宿也各有不同:有人守着岁月长情,有人在艺术史上留下姓名,也有人因时代变迁,走过坎坷路途。但无论结局如何,她们在延安的那段时光,她们作为抗战时期奔赴革命的知识女性代表,早已成了中国现代史里一段特别的注脚——那是烽火中女性追求独立与理想的模样,热烈又鲜活。
1947年,蒋介石来到延安,问一过路农民:你可见过毛主席?谁想到,老农民的一番话
【3评论】【3点赞】